1. 首页 > 识茶

梭鱼人工繁殖技术,涉及梭鱼繁殖生理、生态及养殖技术

一、梭鱼的生态习性与繁殖特点

梭鱼,作为我国沿海常见的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其养殖技术易于掌握,产量高,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是带动渔农民致富,发展水产养殖的特色优良品种。

梭鱼人工繁殖技术,涉及梭鱼繁殖生理、生态及养殖技术
养殖特点 技术易掌握、产量高、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
繁殖季节 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

1.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亲鱼的选择应在秋季或初冬从海区捕获或从海水、咸淡水养殖的成鱼中选取。要求个体完好无伤,体重0.5-1千克。亲鱼放养前,应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野杂鱼。

2.催产与授精

催产剂有鲤鱼、梭鱼的脑垂体,每千克体重剂量15~30毫克;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500~30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00~300微克。成熟卵保持受精能力的最佳时间在水温16℃~20℃时。

3.人工孵化

受精卵在盐度10‰以下为沉性,在13‰左右为半浮性,在15‰以上为浮性。静水孵化盐度应在15‰以上,流水孵化盐度在7‰~13‰,pH7~9,水温14~24℃。孵化时间一般为35~56小时。

三、养殖技术实践案例

近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滩涂港汊及内河池塘等水域,人工养殖梭鱼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产鱼750多公斤。

四、未来发展展望

因为梭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相信梭鱼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水产养殖户加入梭鱼养殖的行列,共同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说完了梭鱼人工繁殖技术,涉及梭鱼繁殖生理、生态及养殖技术。,接下来聊聊梭鱼人工繁殖:生态养殖新趋势。

梭鱼人工繁殖技术,涉及梭鱼繁殖生理、生态及养殖技术

梭鱼具有适应淡水养殖的生态习性,通常在2—4月份进行人工繁育。以江苏盐城市滨海县为例,每亩放养20-30尾/kg的梭鱼种1000尾左右,搭配银鲫鱼种和黄颡鱼种,以及鲢、鳙鱼种。这种混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促进了生态平衡。

梭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亲鱼选择、催产、人工授精等环节。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实践为例,亲鱼选择时,雄鱼需3龄以上,雌鱼需4龄以上,体重在0.5~1千克之间。催产剂的选择和注射方法对繁殖成功率至关重要。成熟卵的特征为饱满透明,卵径在0.60毫米以上,卵粒间粘连松弛。

案例分享:江苏滨海县梭鱼人工繁殖实践

在江苏滨海县,当地渔民通过多年实践,出了一套成熟的梭鱼人工繁殖技术。以2022年为例,当地渔民在春季成功繁育梭鱼苗种,实现了梭鱼养殖的规模化发展。通过科学管理,每0.067公顷产量达到750多公斤,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