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蚯蚓养殖技术七大要点,关注环境、饲料、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病害防治

想要高效养殖蚯蚓,掌握以下七大要点至关重要。

蚯蚓养殖技术七大要点,关注环境、饲料、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病害防治

一、环境要求

蚯蚓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为50%~80%,环境pH值在6-8的微酸性至中性时较适宜。

二、饲料准备

蚯蚓饲料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水果性三大类。其中,动物性饲料如猪牛粪等占70%。

三、温度与湿度

夏季高温期,每天下午浇水1次,保持料土30%~40%的湿度。中午气温高时打开门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

四、通风与光照

保持蚓床通风良好,避免空气不流通。在光照方面,蚯蚓喜阴暗,适当遮光即可。

五、病害防治

病症 症状 病因 防治方法
表皮气孔呼吸不畅 生长环境过干/过湿 蚯蚓表皮气孔呼吸不畅 撒除发酵不完全的基料,增加缓冲带,保持料土湿度,通风。
中毒 背部排出黄绿色体液,全身或局部急速瘫痪,最后成堆死亡 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 清理可能有毒的饲料,降低料床厚度,疏松料床,拌入干燥蚯蚓的粪以吸附有毒物质。
水肿病 蚓体水肿膨大,蚯蚓四处拼命外爬,背孔渗出体液 蚓床湿度太大,饲料pH值过高 开沟沥水,将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中,在原料中添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打中和。

六、日常管理

定期清理蚓床,观察蚯蚓的生长状况,确保蚯蚓养殖环境的稳定。

七、采收方法

采用筛子收集蚯蚓,投喂给蛙、鸡、鸭、猪等动物。


我们刚刚完成了蚯蚓养殖技术七大要点,关注环境、饲料、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病害防治。的讲解,现在切换到蚯蚓养殖,环境与饲料双管齐下。

环境优化:打造适宜蚯蚓生长的生态环境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仅能够提高蚯蚓的存活率,还能促进其快速生长。以我国某蚯蚓养殖基地为例,他们通过以下措施优化了蚯蚓的生长环境:

  1. 湿度控制保持蚓床的湿度在30%~40%,中午气温高时通过喷水或排水调节,确保湿度适中。
  2. 通风透气蚓床遮盖不宜过严,确保空气流通,避免蚯蚓因缺氧而窒息。
  3. 温度调节养殖温度控制在15-30℃,避免高温或低温对蚯蚓造成伤害。

饲料科学搭配:营养均衡,促进蚯蚓健康生长

蚯蚓养殖技术七大要点,关注环境、饲料、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病害防治
  1. 动物性饲料猪牛粪、鸡粪等,占比70%。
  2. 植物性饲料秸秆、树叶、杂草等,占比20%。
  3. 水果性饲料西瓜皮、烂水果、桔子等,占比10%。

通过这样的搭配,不仅能够为蚯蚓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降低养殖成本。

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病害,及时诊断和防治是保证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

  1. 表皮气孔呼吸不畅生长环境过干或过湿,导致蚯蚓表皮气孔呼吸不畅。防治方法:撒除发酵不完全的基料,增加缓冲带,保持料土湿度在30%~40%。
  2. 中毒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防治方法:清理可能有毒的饲料,降低料床厚度,疏松料床,拌入干燥蚯蚓的粪以吸附有毒物质。
  3. 水肿病蚓体水肿膨大,背孔渗出体液。防治方法:开沟沥水,将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中,在原饲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打中和。

繁殖管理:提高孵化率,扩大养殖规模

  1. 定时清出卵茧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
  2. 控制湿度孵化期间,保持蚓床的相对湿度在56~60%之间。
  3. 观察孵化情况定期观察卵茧孵化情况,确保孵化率。

通过以上措施,我国某蚯蚓养殖基地的蚯蚓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蚯蚓养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