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红火胡萝卜市场,历史悠久
时间 | 事件 | 地点 |
---|---|---|
12月12日 | 走进通许县孙营乡南孙营村 | 田埂边、道路旁、购销站的院落里 |
11月25日 | 祥符区农副产品大市场采访 | 祥符区农副产品大市场 |
12月18日 | 走进开封县兴隆胡萝卜市场 | 开封县兴隆胡萝卜市场 |
2021年 | 坡吴魏氏胡萝卜种植技艺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河南省 |
寒冬时节,胡萝卜丰收。走进通许县孙营乡南孙营村,只见田埂边、道路旁、购销站的院落里,到处都堆放着胡萝卜,运销胡萝卜的车辆来回穿梭,热闹非凡。
据营销大户王志国介绍,他每天都能收购几十吨胡萝卜,然后分别运往武汉、广州等地。在收购货车旁边,几台清洗机正开足马力冲洗胡萝卜上的泥土,村民们有过秤的、打包的、装车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交售胡萝卜的村民赵守记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家种了10多亩胡萝卜,亩产4000公斤,每公斤可卖0.8元~1.4元,亩收入5000元左右,总收入超过5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胡萝卜的销路问题,农民王振现带头成立了通许县鑫源绿色蔬菜胡萝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按照订单生产,产品直供超市。
“今年我从合作社买了胡萝卜新品种,一亩地收了一万多斤。”社员赵迎新高兴地说。
今年,该村胡萝卜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胡萝卜产业已成为该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据悉,坡吴魏氏胡萝卜种植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1年,坡吴魏氏胡萝卜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祥符区农副产品大市场,胡萝卜交易红火,千名农民经纪人、近2000名打工农民和100多位外地客商聚集于此,各自淘得“一桶金”。
天气转冷,胡萝卜的市场价格比前段时间有所上扬,加上今年开封县胡萝卜喜获丰收,开封县农民纷纷将收获的胡萝卜运往市场。
开封县兴隆胡萝卜市场,成立于201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胡萝卜交易市场之一。
胡萝卜产业的蓬勃兴起:实地探访南孙营村
合作社的成立,为南孙营村的胡萝卜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社员赵迎新兴奋地表示,他种植的新品种胡萝卜亩产超过一万斤,这得益于合作社提供的优质种苗和技术支持。
因为胡萝卜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只是,如何保持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应对市场竞争,成为了胡萝卜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市场内,来自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他们纷纷选购优质胡萝卜,带着希望和喜悦离开。这一幕,正是开封胡萝卜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坡吴魏氏胡萝卜种植技艺,作为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十大重要成果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这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为开封胡萝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郭庄村,一家胡萝卜加工厂正在忙碌地运转。这里的胡萝卜经过清洗、切割、腌制等工序,变成了美味的酱菜。这些酱菜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海外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