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作物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等。绿肥含有多种养分和大量有机质,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地力也有很大作用。
莲农小课堂——绿肥种植
一起来看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哪些干货:
绿肥用于农业方面的主要两类
- 肥用:培肥土壤为水稻提供氮、磷、钾等养分
绿肥的四大益处
- 提高土壤肥力
- 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 防止水土流失
- 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轮作,用地养地
在轮作中注意两点:一是适当增加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在轮作过程中四年左右种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二是秸秆经过堆沤后施入土壤;另一种是在作物收获后,把秸秆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压,直接还田,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 通过促进其生长来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 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 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
- 保留和循环植物养分
- 增加土壤保水性
- 增加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
- 改善土壤透气性
- 在土质疏松的地区可作为土壤粘合剂
- 作为蚯蚓的良好食物
- 有助于控制土壤自带的害虫/螨虫、线虫和病害
案例分享
光叶紫花苕适应性强,喜寒而半干燥的气候,既耐寒也耐旱,较为适宜云南烟区种植。但根结线虫病高发烟区不适宜种植光叶紫花苕,可选种黑麦草、肥田萝卜等其他绿肥。因此,最有肥田效果的绿肥作物,当属光叶紫花苕。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还得看当地土壤与气候环境,这些都会一定影响绿肥肥田效果。
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解,除释放出大量有效养分外,还形成腐殖质,腐殖质与钙结合能使土壤胶结成团粒结构,保水保肥力强,调节水、肥、气、热的性能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 补充养分和有机物
- 改善土壤结构
- 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 改良土壤生态环境
- 防止土壤污染
绿肥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绿肥种植,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绿色土壤,从绿肥作物开始
绿肥,这一清洁的有机肥源,不仅能够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还能优化生态环境。它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养分,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良土壤结构。
在晚稻收割后,立即进行犁地碎土,起畦开沟,畦宽2米,畦高12-17厘米,畦面呈龟背式,利于排水。同时,土壤要细碎平整,开好田间沟及畦沟,确保排水畅通。
绿肥的生态价值:保护土壤,保护未来
绿肥是一种养分完整的优质生物质来源,它通过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来改善土壤肥力,同时,绿肥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压后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能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磷、钾。
发展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营养价值高、安全性强、无污染的农产品,以及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2013年开始,我市实施免费发放绿肥种子,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市“肥药双控”的一大举措,也是助力五水共治、土壤污染防治的一大推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