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甘蓝褐腐病是甘蓝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紫甘蓝、结球甘蓝褐腐病,保护地或露地全生育期普遍发生,重病地块病株率高达80%-l00%。苗期常造成大批死亡。该病主要始于根茎部,初期病部变褐缢缩,病菌沿病部向上、下 ,造成根茎或幼根褐变腐烂。湿度大时长有灰白色蛛丝状霉,即病原菌菌丝体。干燥条件下,病部表皮常与维管束组织离开脱落,造成叶片萎蔫下垂或干枯。成株期染病,常造成根及根颈部变褐腐烂,有时基部叶柄呈灰褐色或紫褐色腐烂坏死,且不断向上 ,造成全株萎蔫死亡。

甘蓝褐腐病是甘蓝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原分析

病菌以小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营腐生生活,该菌在土中可存活2-3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接触紫甘蓝、樱桃萝卜等十字花科寄主的茎部或近地面叶柄,进行初侵染,借灌溉水或雨水及带菌肥料、土壤传播。该菌6-40℃可生长,20-30℃最适,土壤湿或有自由水时易发病。田间湿度大,有积水或土壤板结、培土过湿过多、肥料带菌发病重。

症状识别

症状 描述
叶片和茎部 出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有灰白色蛛丝状霉
根茎部 初期病部变褐缢缩,病菌沿病部向上、下 ,造成根茎或幼根褐变腐烂
成株期 根及根颈部变褐腐烂,有时基部叶柄呈灰褐色或紫褐色腐烂坏死

防治措施

施用腐熟有机肥,选用无病土育苗,播种深浅适宜,覆土不宜过厚。

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结合中耕培土,摘除基部病叶。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保持土壤适宜的pH值。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在解决了甘蓝褐腐病是甘蓝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茎部出现褐色病斑。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甘蓝褐腐病防治策略研究。

甘蓝褐腐病是甘蓝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曾遇到一个具体的案例。在某蔬菜种植基地,甘蓝褐腐病严重影响了甘蓝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及时排水、摘除病叶等,结合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基地的甘蓝褐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株率显著下降,甘蓝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甘蓝褐腐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管理、栽培技术、药剂防治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保障甘蓝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