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胡麻斑病是茭白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茭白,作为我国水生蔬菜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茭白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胡麻斑病的侵扰,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本文将深入解析茭白胡麻斑病的危害及防治策略。
一、茭白胡麻斑病的危害
茭白胡麻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茭白的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枯死,全田植株提早枯死,对茭白的产量影响极大。
茭白胡麻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密集的褐色小点,后 为椭圆形褐色病斑,大小和形状如芝麻粒,边缘深褐色,中间淡灰褐色,周围叶组织有一黄晕圈。
茭白胡麻斑病由菰长蠕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老植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感病部位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1. 冬季割茬
冬季离地1.5厘米割茬,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2. 合理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尤其土质缺钾的地方,更应多施钾肥,补充锌肥。有机肥一般亩施2500―4000公斤。
茭白与芋头、莲藕轮作,以减少病菌在田间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巧灌水,适时晒田
7―8月高温期保持水深13―17厘米,并做到经常换水降温,以减少病虫危害。茭白地应注意晒田,每次耘田后晒田至表土开裂后再灌水,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病,可选用40%异稻瘟净800倍液,50%扑海因7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冬季割茬 | 冬季离地1.5厘米割茬,带出田外集中烧毁 |
合理施肥 | 以有机肥为主,多施钾肥,补充锌肥 |
轮作倒茬 | 茭白与芋头、莲藕轮作 |
巧灌水,适时晒田 | 高温期保持水深13―17厘米,经常换水降温,晒田至表土开裂后再灌水 |
及时喷药 |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选用40%异稻瘟净800倍液,50%扑海因7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
湖北地区茭白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武汉、潜江等地区。近年来,因为茭白价格的上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只是,茭白易受病虫害影响,尤其是胡麻斑病,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防治策略与实践案例
5. 及时喷药,控制病情蔓延
湖北某茭白种植户,2019年开始种植茭白,由于缺乏胡麻斑病防治经验,导致病害发生严重,产量下降。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经过一年的努力,胡麻斑病得到有效控制,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将更加科学、高效。通过引进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推广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望进一步降低胡麻斑病的发生和危害,为茭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