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苗种越冬管理,关注水温、水质及病害防治
因为冬季的到来,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管理成为了养殖户关注的焦点。如何确保苗种在寒冷的冬季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是每个养殖户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水温、水质、病害防治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淡水白鲳苗种越冬管理的要点。
一、苗种运输
在苗种运输过程中, 要保证运输工具的密封性,避免水温过低或过高。中长距离的运输要求带氧进行,每立方水体的运输密度最好不要超过2500尾。距目的地一小时前,加入4×80万单位/瓶人用青霉素作为消毒剂。
二、养殖条件
选择越冬池塘时,要确保水深在1.5米以上,最低水温能保持在12℃以上,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水源方便,阳光充足,能避北风的场地最佳。
三、放养时间与密度
放入越冬池的苗种密度一般掌握在3万尾/亩左右,以防密度过大,水质容易发生恶化。同时,每亩可投放500尾左右的罗非鱼苗。
四、管理及鱼病防治
1. 清塘:放苗前,必须进行清塘处理,以杀死池中的有害生物。一般使用生石灰200-250斤/亩进行清塘,同时泼洒杀虫灵30毫升/亩,以杀死病虫体,一周后即可放入苗种。
2. 投饲:越冬前10-11月份,白鲳苗种放入越冬池前需强化投饲,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一般以投喂高能饲料,如麦夫皮、豆饼等,每日可按鱼体重的5%进行投饲。
3. 鱼病预防:越冬池的白鲳苗种一定要注意鱼病预防,因一旦发病,治疗都存在一定难度。应加强预防,才能保证安全越冬。
措施 | 方法 |
---|---|
漂白粉 | 每立方米1克,全池泼洒 |
硝酸亚汞 | 每立方水0.1克,全池泼洒 |
青霉素 | 距目的地一小时前加入4×80万单位/瓶人用青霉素 |
4. 饲料投喂:淡水白鲳越冬期间,饲养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冬季淡水白鲳病害防治至关重要。
5. 水温管理:淡水白鲳是一种热带鱼类,其主要生长适温范围在21-32℃间,最适温范围在28-30℃。水温在16℃时,白鲳才开始少量吃食,12℃时鱼体平衡失调,10℃时则引起死亡。越冬过程中水温过低,会导致鱼体抗病力减弱而引起发病,尤以越冬初期和春季出越冬期时为甚。
越冬池准备与水质管理
越冬池的准备工作同样关键。以某地养殖户为例,他们选择水源丰富、水质符合养殖标准的汤泉地区作为越冬地点。在越冬期间,他们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检测,确保水温、pH值等指标稳定。例如,他们使用漂白粉每立方米1克进行全池泼洒,以维持水质健康。
饲料投喂与体质增强
病害预防是白鲳苗种越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某养殖场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漂白粉和硝酸亚汞交替进行预防,每立方水0.1克硝酸亚汞全池泼洒。此外,他们还通过挂袋漂白粉在食场附近进行预防。
水温控制与鱼体平衡
清塘处理与病虫害控制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白鲳苗种越冬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运输、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预防等。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确保白鲳苗种安全越冬,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