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淡水白鲳越冬期易患水霉病,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因为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若密度大、水质差极易发病。当水温在18—20摄氏度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三代虫病等,特别是小瓜虫病,易造成爆发性死亡。

淡水白鲳越冬期易患水霉病,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疾病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 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白皮病 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全身覆白。 鱼种进池前,用4%食盐水浸泡5分钟,可有效预防。
三代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全身覆黑。 鱼种进池前,用2%孔雀石绿浸泡5分钟,可有效预防。
水霉病 病鱼体表长出白色絮状物,严重时导致死亡。 发病鱼塘可用0.04%食盐全池泼洒;或同时加入0.04%的小苏打全池泼洒。

②在越冬前要加深塘水,使水深在2米以上,或采取其他保温措施,使水温保持在19℃以上,以防冻伤鱼体。同时要注意水体环境,切忌水质过肥,水色呈茶色、浅黄绿色。

1. 对越冬池底清池消毒,消灭椎实螺和剑水蚤及其他有害生物和病虫害。

2. 鱼种运输时,应在运输水体中加入1%左右的食盐杀菌消毒;鱼种过塘时要用1%~2%食盐水浸泡5分钟后下塘养殖。


正是因为淡水白鲳越冬期易患水霉病,影响生长和成活率。中所呈现的问题/现象,才促使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白鲳越冬水霉病防治策略研究这一领域。

在淡水白鲳的越冬过程中,由于水温低、鱼类无摄食,体能消耗大,体质变差,加之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容易导致鱼体受伤,从而成为寄生虫、细菌侵袭的突破口。因此,了解并掌握白鲳越冬期常见的疾病,对于养殖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水霉病是白鲳越冬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开春的鱼种塘中,其暴发性强,危害性大。水霉病的发生主要与水温有关,当水温在18-20摄氏度时,幼鱼易患此病。防治水霉病, 要在进池前对鱼体进行药浴,使用4%-5%的食盐水药浴10-15分钟。一旦发现病鱼,应及时对症治疗,避免使用敌百虫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

淡水白鲳越冬期易患水霉病,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越冬前池塘准备与鱼种运输

其他疾病的预防措施

在某养殖场,由于越冬期没有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导致白鲳大量死亡。养殖户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最终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改善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消毒等,成功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具体做法包括:在进池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加深池塘水,保持水温稳定,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鱼等。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白鲳越冬疾病防治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创新性。例如,通过引入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白鲳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养殖户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疾病防治知识,确保白鲳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