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皮皮虾养殖越冬管理,关注水温、饲料和病害防治

皮皮虾,又称虾蛄,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鲜。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皮皮虾的人工养殖越来越普及。只是,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做好皮皮虾的越冬管理,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水温、饲料和病害防治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皮皮虾越冬养殖的关键技术。

皮皮虾养殖越冬管理,关注水温、饲料和病害防治
一、水温管理

皮皮虾养殖过程中,水温是影响其生长和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水温范围 管理措施
17℃以上 保持棚膜内保温,避免水温过低影响皮皮虾生长。
20℃以上 晴朗天气可打开两头通风,降低棚内温度。
水温下降至20℃以下 及时覆盖塑料膜,防止水温过低。
投喂时间 投喂量 饲料种类
傍晚 日投两餐,总投量为皮皮虾重的1.5%~2% 优质颗粒饲料,如罗氏沼虾料
入池50天后 投喂量不超过2% 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选用优质饲料
三、病害防治
病害类型 防治措施
红腿病 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调节水体pH值
黑鳃病 依据水色、水质等情况施用生石灰等,调节水体pH值

保持水质清新,每天更换1/4以上的水。

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充氧时间,晴朗天气可间歇停机2小时~3小时,温度低时每天必须开机充氧16小时~22小时。

越冬棚的塑料膜不要急于全部覆盖,应等到水温明显下降到20℃以下才全部覆盖。

后期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选用优质的饲料来投喂。

皮皮虾养殖,一项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农业活动,其关键在于精准的饲料管理。在棚膜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是基础,皮皮虾越冬通常无需人工加温,只要棚膜内温度维持在17℃以上即可。

因为天气变化,调整充氧时间至关重要。晴朗天气,在打开两头通风时,可以间歇停机2至3小时;而在温度较低、全封闭的情况下,每天必须开机充氧16至22小时,夜间尤其不能停机。

皮皮虾养殖越冬管理,关注水温、饲料和病害防治

水温的稳定、养殖周期的延长、敌害减少等特点,使得皮皮虾养殖技术性较强。特别是水质的控制和中后期病害的防治,是决定棚虾养殖成效的关键。只是,皮皮虾养殖并非易事,从水质监管、饲料投喂到病害防治,每一环节都需精心操作。

在养殖过程中,水质和温度的调节至关重要。定期监测水质,确保虾苗正常发育;投喂碾碎的田螺或河蚌肉,以及适量的玉米、豆粕、麦子等植物性饲料,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进行养殖,育苗池最好为水泥池,大小控制在9×4×1.2米左右,水中含氧量要保持在5毫升/升以上,水体可见度控制在30厘米,每天更换1/4以上的水,确保水质清澈。

越冬期间,由于皮皮虾密度大,池内应放置竹枝、树枝或吊放网片,增加其立体栖息空间,间接减少密度。这些细节的处理,对于提高养殖成功率至关重要。

在越冬棚的建造和管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在棚外气温不低于22℃的晴朗天气,应抓紧时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换水量一般为养殖水体的1/4或1/5。

皮皮虾养殖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养殖成活率。根据皮皮虾的生活习性,喂食一般要在每天的傍晚进行,一天一次,喂食量则根据天气情况、生长情况、水温高低、饲料种类和质量等因素适当调整。

后期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选用优质的饲料来投喂。如果没有皮皮虾专用料,可用罗氏沼虾料来代替。白天应投在池塘深水处,傍晚投在池塘浅水处。秋季是病害流行的第二个高峰季节,应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针对危害皮皮虾的红腿病和黑鳃病,可依据水色、水质等情况施用生石灰等,调节水体pH值,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皮皮虾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从选址、饲料管理、病害防治到捕捞与销售以及生态养殖等,都需要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

重点检查覆盖薄膜的破损和皮皮虾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皮皮虾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