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基围虾池塘建设:探讨池塘结构、水质管理及生态平衡

一、池埂结构的重要性

池埂的结构对于维持池塘的形状、养殖时的便利性以及提高养殖效果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沟的深度宜控制在1.5米左右,开口宽度最好在6米以上。

基围虾池塘建设:探讨池塘结构、水质管理及生态平衡

池埂的坡度大小则需根据池塘土质、池深、是否护坡和养殖方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池塘的坡比为1:1.5~3,若池塘较深时,坡比可调整为1:2~1:3;池塘较浅时,坡比可为1:1~1.5。同时,还需考虑土质情况。

边缘开挖时,应留出一个宽约1米的平台,这样既可以为溃堤滑坡下来的土壤提供落脚点,又可以确保养殖安全。

二、基围虾池塘选择要点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土地坚实,排水方便

虾池面积以0.134~0.67公顷为宜

水深1.2~1.5米,长方形为佳

虾池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供排灌使用

进排水应设有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侵入虾池

池底最好挖环形沟或对角沟,深度、宽度分别为0.5~1米、3~5米

三、水质管理技巧

基围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水质污染较为敏感。清晰的水质是保证其蜕皮和生长的关键。

1. 检测水的pH值、氨氮值、亚硝酸盐值,控制好水的质量,有助于虾的正常生长。

2. 基围虾最适宜的生长水温是17度到32度,冬季水温偏低,可下降5度到6度,基围虾仍可生长。

3. 虾苗放养初期水位约60~80cm,以后每隔5~6天向池内加注新水5~6cm,直至达最高水位后才开始换水。

4. 养殖中期每次换水1/5左右,养殖后期每次换水1/4~1/3。虾池内的溶解氧必须不低于4mg/L,这样的浓度才能保持刀额新对虾的良好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四、生态平衡维护

根据生态平衡学理论,要想让池塘中的目标养殖生物——对虾达到更高的产量,就要不断向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输入对虾所需的营养物质,即饲料。

饲料的利用率是有限的,投少了,达不到养殖要求,不可能高产;投多了,就会造成大量残饵、粪便的积累,进一步为水质恶化扫清障碍。

五、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来源 具体时间节点 亩产提升比例
江苏响水县金海农场 2002年 126.1千克
山东半岛以南沿岸水域 盛产期5~8月 高产
某养殖户 近期 2000斤以上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池塘结构、水质管理和生态平衡维护对于基围虾养殖产量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基围虾池塘建设:探讨池塘结构、水质管理及生态平衡

选择合适的基围虾池塘至关重要。理想的池塘应具备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土地坚实且排水便利的特点。虾池面积以0.134至0.67公顷为宜,水深1.2至1.5米,长方形设计更为理想。同时,虾池需配备独立的进排水渠,并安装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侵入。

基围虾主要生长在沿海地带,国内外均有分布。在中国,山东半岛以南沿岸水域是其主要分布点,盛产期在每年的5月至8月。了解基围虾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养殖者更好地进行养殖管理。

本方案旨在为养殖者提供一种详实丰富的日本对虾池塘建设方案,包括水质管理、养殖管理、设备选购等内容。通过实施该方案,养殖者可以顺利开展基围虾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