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种植过程中,菌袋发霉现象普遍
我国是黑木耳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在黑木耳的总产量中,我国大陆年产量约为2.1万吨,我国台湾省、泰国、菲律宾等产量约1000吨。目前,全球黑木耳年消费量约4.2吨,其中我国大陆约3.46万吨,我国台湾省850万吨左右;我国香港600吨左右,部分转销国外;日本2400吨,东南亚2000吨左右;其余国家800吨,以欧洲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占小部分。近年来黑木耳销量大大增加,据统计2003年黑木耳销量比2002年增加了1/3,但我国现阶段人均消费黑木耳只有10克左右,如果按日本水平消费,年消费量将增至3万吨以上。国内消费量增长,为产量增加,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保证。
黑木耳菌袋催芽技术
因素 | 具体措施 |
---|---|
湿度 | 菌袋在催芽之前,表面会划8~12个“V”字... |
光照 | 黑木耳菌丝遇到光的照射易生耳芽,这是菌丝在生理成熟前的早产现象,会严重影响日后产量... |
温度 | 地栽黑木耳先培养菌袋,需要40天左右;出耳期需50天左右... |
料袋灭菌 | 料袋灭菌的好坏是黑木耳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一环... |
二级耳耳面黑褐色、背面暗灰色,没有拳耳、流耳、流失耳、虫蛀耳、霉烂耳,朵片基本完整、不能通过直径1cm的筛眼,厚度0.7毫米,含水量不超过14%。
症状 | 防治措施 |
---|---|
烂耳 | 用500~1000倍乐果乳剂,1000~1500倍50%可湿性敌百虫药液等,尽量选用无残留生物农药制剂... |
木耳绿霉病 | 注意通风,出耳基通风不好,湿度过大时,小耳片上可重新长出菌丝,影响生长,严重时耳片退化... |
虫蛀耳 | 防治措施:清除栽培场所的枯枝落叶,并喷洒200倍的敌敌畏药液,可杀灭潜伏的害虫... |
级别 | 具体描述 |
---|---|
一级耳 | 耳面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灰色,没有拳耳、流耳、流失耳、虫蛀耳、霉烂耳,朵片完整、不能通过2cm的筛眼,耳片厚度1毫米以上,含水量不超过14%... |
二级耳 | 耳面黑褐色、背面暗灰色,没有拳耳、流耳、流失耳、虫蛀耳、霉烂耳,朵片基本完整、不能通过直径1cm的筛眼,厚度0.7毫米,含水量不超过14%... |
三级耳 | 多为黑褐色到浅棕色,拳耳不超过1%、流耳不超过0.5%、没有流失耳、虫蛀耳、霉烂耳,朵小或碎片、不能通过直径0.4cm的筛眼,含水量不超过14%... |
在黑木耳菌种选择与培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
- 选用抗霉能力较强的菌株
- 选用新鲜原材料越夏
- 保护环境清洁
- 加强水分管理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黑木耳产量,降低病虫害发生,为我国黑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黑木耳种植过程中,菌袋发霉现象普遍,影响产量。的部分结束,现在开始黑木耳种植防霉关键技术解析。
我国黑木耳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大陆年产量高达2.1万吨,而全球年消费量更是达到惊人的4.2万吨。尽管如此,黑木耳种植过程中防霉问题依然严峻。以下,我们将深入解析黑木耳种植中的防霉关键技术,并通过具体案例分享实际应用。
在黑木耳菌袋催芽阶段,湿度控制至关重要。菌袋表面需划8-12个“V”字形切口,以利于菌丝生长。只是,若湿度控制不当,将导致菌袋发霉,严重影响产量。某黑木耳种植户张先生,通过严格控制催芽湿度,成功将菌袋发霉率降至2%,产量提升了15%。
光照影响:避免菌丝早产现象
料袋灭菌:确保生产全过程的重要环节
料袋灭菌是黑木耳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某种植户王先生,通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技术,将料袋灭菌率提升至100%,有效降低了杂菌感染,产量提高了30%。
黑木耳分级:质量把控是关键
防治措施:选用无残留生物农药制剂
菌棒菌丝长满菌袋:适当后熟期是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