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科学喂养,禁喂发霉、变质食物
母猪科学喂养的重要性
母猪在养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哺乳母猪,既要满足自身营养需求,又要为仔猪提供充足母乳。因此,科学喂养哺乳母猪是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关键。
哺乳母猪采食量管理
提高采食量措施
1. 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
2. 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
3. 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刺激母猪食欲。
4. 确保饲料新鲜、卫生,避免发霉、变质。
5. 供给充足清洁水,夏季哺乳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
6. 加强温度调控,防暑降温。
哺乳母猪饲料配制
提高能量水平
确保日粮消化能在14兆焦/公斤以上,代谢能在13兆焦/公斤以上。选择优质玉米,水分控制在14%以内。
避免选择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添加适量脂肪或优质大豆磷脂。
增加粗蛋白含量
夏季哺乳母猪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可配到18%,选择优质蛋白原料,如豆粕、膨化大豆、进口鱼粉等。
平衡氨基酸
赖氨酸含量为1%左右,蛋氨酸含量为0.23%左右,半胱氨酸含量为0.46%左右,苏氨酸含量为0.5%左右。
钙、磷比例恰当
钙的含量应在0.8%~1%,磷为0.7%~0.8%,有效磷0.45%。添加植酸酶提高植酸磷的吸收利用率。
添加必要的维生素
添加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物素、维生素D等,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不宜喂和不宜多喂母猪的食物
1. 酒糟:易导致孕猪流产、产死胎、弱仔。
2. 粉渣:质量差,易引起母猪消瘦、下奶少,长期饲喂会导致产死胎和畸形仔猪。
3. 糖渣:易引起拉稀。
4. 玉米、高粱:长期大量饲喂会导致母猪受胎率降低,产死胎、弱仔。
5. 碳水化合物:过多会导致母猪过肥,性欲低,不易发情。
生态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降低饲料浪费,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科学喂养,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预测与验证
预计在未来5年内,通过科学喂养哺乳母猪,养殖户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欢迎广大养殖户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