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地长出3000棵黄金榆树苗,成谜
在沙河镇宁家村的一片看似普通的边角地上,奇迹正在悄然发生。这里长出了3000棵黄金榆树苗,它们不仅成为了村子的绿色骄傲,更在无声中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边角地变绿洲,黄金榆树苗成谜
种植黄金榆,开启绿色经济新篇章
宁家村党支部深知,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因此,他们决定在边角地上种植经济树种,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树种 | 种植时间 | 预计收入 |
---|---|---|
黄金榆 | 2010年 | 每棵800-1000元 |
西府海棠 | 宁家村党支部外出考察后决定 | 每棵800-1000元 |
国槐、白蜡、紫叶李 | 不易发包的边角地 | 具体收入待定 |
从荒芜到繁荣,宁家村如何实现绿色奇迹
宁家村党支部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
- 挖掘边角地潜力,科学规划种植区域
- 引进优质树种,如黄金榆、西府海棠等
-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树苗成活率
- 加强后期管理,确保树苗健康成长
- 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 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 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宁家村党支部表示,将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技术,力争让更多的边角地焕发生机。未来,宁家村将努力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在生态修复的征程上,黄金榆树苗以其独特的生命力,书写了新的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宁家村,看看这里是如何用黄金榆树苗,实现从荒芜到绿洲的蜕变。
宁家村党支部通过外出考察,决定在回收的闲散地里种植400余棵西府海棠,这一举措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预计在五年后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经济收入。据悉,今年以来,沙河镇大力促进边角经济发展,在收回散闲地统一发包的基础上,对不容易发包的边角地上种植了西府海棠、国槐、白蜡、紫叶李、黄金榆等经济树种。
科学规划,构建生态画卷
全市计划绿化总长度448千米,栽植苗木110万株,其中黄金榆便是重要品种之一。在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村庄、道路、废弃沟渠边沿、农田林网、撂荒地、边角地等区域的造林绿化潜力,科学合理编制村庄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绿化方案。
民生为本,打造休闲空间
镇驻地绿化工程在镇驻地荒地、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60处,增加群众家门口的娱乐空间;镇驻地沿街、沿路、沿河绿化,栽植楸树、黄金榆等,累计增加林木绿化覆盖面积200亩,6.85万余株。
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春天,村里发动村民,对空闲地进行统一整理,挖出树坑,栽下了3000多棵2厘米粗的小榆树苗子。第二年春天,村里把这些榆树苗子嫁接成黄金榆树苗。如今,这些黄金榆树苗长到四五厘米粗,一棵能卖到130元钱,为村集体增加了至少10多万元的收入。
携手共建,共筑美好家园
黄金榆树苗助力生态修复新篇章,不仅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更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丰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金榆树苗将继续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