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桑黄种植需要注意哪些技术细节,才能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桑黄种植:掌握这些细节, 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桑黄,这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想成功种植桑黄,提高成活率和产量,以下几个技术细节不容忽视。

一、选址与棚架搭建

桑黄种植的地点至关重要。应选择在树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搭建大棚,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大棚应具备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的特点,地面要清洁,墙壁要光洁耐潮湿。

桑黄种植需要注意哪些技术细节,才能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桑黄种植需要注意哪些技术细节,才能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二、栽培料的准备与处理

桑黄对培养料的要求较高。在配制栽培料时可以选择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料拌好后可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装袋,并进行高压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三、 接种与发菌管理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以平衡温度,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

发菌期间, 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

四、 出黄管理与采收

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在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

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 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

五、 采收后的管理

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约25~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一般可采收3~4茬。

桑黄种植需要掌握一系列技术细节, 从选址、棚架搭建、栽培料准备、接种、发菌、出黄管理到采收,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这些细节,才能提高桑黄的成活率和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上述分享的桑黄怎样种植才好和桑黄的栽培技术的全部介绍,供大家学习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51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