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病害名称 危害部位 发生时期 防治方法
稻瘟病 叶部、节部 整个生育阶段 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纹枯病 茎基部 整个生育阶段 合理施肥、药剂防治
白叶枯病 叶片 整个生育阶段 抗病品种、药剂防治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是水稻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之大,足以让农民朋友们谈之色变。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稻瘟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部和节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甚至绝产。据统计,稻瘟病严重的减产可达40%至50%,局部田块颗粒无收。

稻瘟病的发生时间及部位不同,有不同的叫法。苗期发生的称为“苗瘟”,移栽后发生在叶片上的称为“叶瘟”,抽穗后发生在穗颈的称为“穗颈瘟”,发生在穗子枝梗上的称为“枝梗瘟”。

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生育期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多施基肥早追肥,不用施用氮肥过多过迟,合理浅灌,有助于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性。

药剂防治:在防治叶瘟时期在7月上中旬,叶瘟发生初期用药,每公顷用25%咪鲜胺0.75~0.9升兑水喷雾或45%咪鲜胺0.45~0.5升兑水喷雾。

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

稻瘟病:水稻丰收路上的“隐形杀手”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案例一:科技助力,稻瘟病防治新篇章

在湖南省某县,稻瘟病曾经是水稻种植户的心头大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农业部门引入了AI智能监测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土壤湿度等因素,预测稻瘟病的发生趋势,提前预警,为农户提供防治指导。

2023年夏季,AI系统成功预测到一场稻瘟病的爆发。当地农户在收到预警信息后,迅速采取防治措施,及时喷洒药剂,有效控制了病情的扩散。据统计,该县水稻产量因此提升了15%,避免了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案例二:品种改良,抗病能力显著提升

在江苏省某地区,农民们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成功抵御了稻瘟病的侵袭。该地区推广的“抗瘟一号”水稻品种,经过多年选育,具有极强的抗稻瘟病能力。

2022年,该地区遭遇了罕见的稻瘟病高发期。只是,种植“抗瘟一号”的农户却未受到太大影响。据当地农业专家介绍,该品种的抗病能力提高了20%,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广东省某县,农民们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稻瘟病的蔓延。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及时排水等。

2023年,该县通过实施综合防治,稻瘟病发病率降低了30%。此外,稻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水稻品质和产量均有所提升。

未来展望: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稻瘟病防治将迎来新的变革。未来,AI、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防治方案。

同时,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助力我国水稻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丰收的梦想照进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