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麦产业经济与政策研讨会聚焦小麦产业发展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将粮食安全问题摆在首位,明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针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为深入研讨我国小麦供给侧改革重点、改革路径和具体措施,探索未来我国小麦生产潜力、消费结构和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小麦市场发展动态,促进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8月20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与中华粮网联合组织召开“2016年小麦产业经济与政策研讨会”。
研讨会由主办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韩一军主任主持,期间邀请了程顺和院士对目前小麦发展的困境和今后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研究员对我国小麦不完善粒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吕修涛处长对我国小麦生产及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韩一军主任对我国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及建议进行了阐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机械研究室王志敏教授对我国小麦生产如何降低成本进行了阐述;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的尹成华总工程师对我国小麦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进行了阐述;中华粮网的孟凡军总编辑对国内外小麦市场变化及趋势进行了阐述;原农业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处长万富世研究员对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阐述;参会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代表对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反映。
安徽、河北、北京、山东、江苏、云南、河南、新疆等地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负责人、麦农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及农业技术人员代表等,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参与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华粮网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
议题 | 成果 |
---|---|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分析了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小麦供给侧改革重点及路径 | 明确了小麦供给侧改革重点,提出了改革路径和具体措施。 |
小麦生产潜力、消费结构和变化趋势 | 预测了我国小麦生产潜力,分析了消费结构和变化趋势。 |
小麦市场发展动态 | 分析了国内外小麦市场变化及趋势,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
小麦产业扶持政策 | 提出了完善我国小麦产业扶持政策的建议。 |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及形成的成果,对明确我国小麦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准确判断新形势下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变化动态,完善我国小麦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小麦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决策参考作用,为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种麦大户、合作社及企业代表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在2016年小麦产业经济与政策研讨会聚焦小麦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麦产业:应用案例与未来趋势探析。
粮食安全:国家发展的基石,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2016年,安徽省引入了一套创新的粮食生产模式,通过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和精准施肥技术,有效提高了小麦的单产。例如,某合作社在实施此模式后,小麦产量提高了20%,同时节约了30%的灌溉用水和50%的化肥使用。这一案例展示了科技在小麦产业中的应用潜力,为我国小麦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河北省在小麦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整合区域优势,河北省打造了“河北小麦”这一区域品牌。例如,某知名品牌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品牌宣传,其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销售额逐年增长。这一案例表明,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小麦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的某种植户通过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他采用了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他还加入了一个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力量,实现了规模经营和风险管理。这一案例表明,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农业合作社的扶持是推动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