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大闸蟹荣获金奖,探寻其背后的养殖秘诀与品质传奇
宝应湖,这片孕育着丰富水产品的土地, 传来了喜讯:“宝应湖”牌大闸蟹在2015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这不仅是对宝应湖大闸蟹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其背后养殖秘诀与品质传奇的一次深度探寻。
养殖品种 | 养殖面积 | 产量 | 特点 |
---|---|---|---|
宝应湖“精品蟹” | 5万亩 | 每亩500-800只 | 青背、肚白、黄毛、金爪 |
中仔蟹 | 20万亩 | 每亩1500只 | 青背、肚白、黄毛、金爪 |
宝应湖,一个充满魅力的名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片水域,更承载着宝应湖大闸蟹的品质传奇。宝应湖大闸蟹的养殖,离不开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宝应县水产行业由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代表参展,“宝应湖”牌大闸蟹的获奖,对推广我县优质特色水产品,打造“宝应湖”品牌,展现我县渔业发展成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金世尊公司,一个专注于宝应湖大闸蟹养殖的企业,没有因为坚持直营而影响了扩张速度,反而以企业的坚守引领了直营企业的发展。2014年金世尊公司在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养殖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品质保证,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宝应县,江苏省最早开展中华鳖人工养殖的县份之一,全县开展中华鳖养殖面积达8万6千亩,年产中华鳖1942吨,产值2.3亿元。宝应湖牌中华鳖先后荣获多项大奖,成为宝应湖大闸蟹品质的又一佐证。
成立于2008年的中秋前夕,金世尊公司作为中国第一批“纸螃蟹”开创者,十年时间,靠着其“金牌品质,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一直处于阳澄湖大闸蟹的领导地位。从籍籍无名到行业标杆,金世尊公司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品质保证,树立良好口碑。金世尊养殖基地位于苏州阳澄湖湖畔,螺蛳以水生植物的叶子及底栖藻类为食料,能较好地控制水质,为大闸蟹提供更优良的生长环境。青背、肚白、黄毛、金爪是宝应湖大闸蟹的特点,蟹壳背部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贴底的脐腹甲壳都晶莹洁白,不会有墨色斑点。蟹腿上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蟹爪应该呈金黄色并尖锐有力。
扬州主流媒体一行,驱车自京沪高速北下,跨过泛水运河大桥,西行不远,就来到了位于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的宝应湖大闸蟹核心养殖区。这里的养殖户们正忙碌着,为的就是保证每一只大闸蟹都能达到最佳的品质。
本届农交会由农业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掌握牧场养殖秘诀,让你收入翻倍!探寻彼岸花的传奇花语,感受不一样的美丽传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动物背后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冷血世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10月11日,记者从宝应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宝应县杨平家庭农场、扬州湖双鲜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的“宝应湖+图形”牌大闸蟹通过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
宝应湖大闸蟹:生态养殖的典范宝应湖,位于江苏扬州,这里的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优越,是大闸蟹养殖的理想之地。宝应湖大闸蟹,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佳肴,也成为了宝应县的特色名片。
宝应湖大闸蟹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殊荣,离不开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蟹苗的选择,到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水质管理,再到捕捞、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每一只大闸蟹都能达到优质品质。
品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宝应湖大闸蟹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宝应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宝应县积极推广宝应湖大闸蟹品牌,通过参加各类展会、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宝应湖大闸蟹。
宝应县还通过发展大闸蟹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从蟹苗繁育、养殖、捕捞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未来展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为实现这一目标,宝应县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同时,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美味的宝应湖大闸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