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村沉陷地螃蟹肥,探究沉陷地生态恢复与螃蟹养殖现象
作者:农资惠友•更新时间:6小时前•阅读3
在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有一片曾被煤矿开采留下的沉陷地,如今却成了螃蟹养殖的乐土。这片土地,不仅见证了生态恢复的力量,更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
一、沉陷地的生态恢复
序号 | 影响 | 特征 |
---|---|---|
1 | 煤矿开采 | 岩体力学结构变化,覆岩层位移现象 |
2 | 农业养殖复垦区 | 地下水影响显著,地表和潜水位相对上升 |
为了恢复这片沉陷地,当地政府、农技、供电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综合治理,沉陷地逐渐恢复了生机。
二、螃蟹养殖技术的创新
告别传统池塘养殖方法,东湖村采用了新颖的室内养殖螃蟹设备,打造原生态室内水产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螃蟹的品质,还降低了养殖成本。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螃蟹养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以崔辉为例,去年承包沉陷地300多亩,其中100多亩水塘养殖了螃蟹,总产量达20000斤,收入40多万元。
此外,螃蟹养殖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地形成了螃蟹、水蛭、甲鱼、花卉等多个家庭农场,沉陷区利用面积达100%。
四、未来展望
东湖村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沉陷地的生态恢复和螃蟹养殖提供了借鉴。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东湖村所在的沉陷地,原本是地表沉陷区,生态环境脆弱。但通过螃蟹养殖,不仅恢复了土地的肥力,还改善了水质。河蟹在水中捕食虫害、杂草,排泄物又能作为水稻的肥料,形成了一水两用的生态循环。
在成功试种螃蟹后,当地政府进一步推广渔农互补模式。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这种立体模式充分利用了沉陷区的水面资源,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