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玉米蚜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描述
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杂草,降低虫源基数。
生物防治 保护和释放天敌,如蜘蛛、草蛉、龟纹瓢虫等。
物理防治 设置黄板、覆盖灰白色薄膜或挂银白色薄膜带,驱避蚜虫。
化学防治 在蚜虫发生初期,喷施杀虫剂进行防治。

玉米,这片土地的明珠,是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的一种作物。只是,玉米蚜虫的出现,却给玉米种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不仅影响了玉米的产量,更影响了其品质,使农户们遭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玉米蚜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玉米蚜虫,又称玉米蜜虫、腻虫,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危害的同时,蚜虫会分泌“蜜露”,在叶面形成一层黑色霉状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其危害更为严重。

从北到南,一年发生10~20余代。一般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小麦苗及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4月底5月初向春玉米、高粱迁移。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于心叶里繁殖为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为害,扬花期是玉米蚜繁殖为害的最有利时期。

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时减产50%左右。玉米蚜虫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可以造成控杆,甚至空杆。因此,及时防治玉米蚜虫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 及时清除田间、路边、沟旁的禾本科杂草,消灭玉米蚜寄主,尽可能压低向夏玉米田转移的虫源基数。

2. 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1. 天敌对玉米蚜虫有较高的控制潜能,保护和释放天敌,如蜘蛛、草蛉、龟纹瓢虫等,可有效地控制蚜虫。

2. 在小面积范围内,田间覆盖灰白色薄膜或挂银白色薄膜带,用以驱避蚜虫,防治越冬代蚜虫效果更加明显。

1. 在发生初期,除去为害中心蚜株雄穗或整株,及时深埋或采取其他有效处理方法,消灭虫源,防止进一步扩散危害。

2. 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施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挑治。

3. 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时应进行全田普治,可用药剂有: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

4. 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m²用3%辛硫磷颗粒剂1.5kg均匀地撒入玉米心叶内,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等。

5. 在玉米抽穗初期调查,当百株玉米蚜量达4000头、有蚜株率50%以上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玉米蚜虫需要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只有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才能确保玉米产量和品质。

说完了玉米蚜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现在来谈谈玉米蚜虫防治:技术革新与未来挑战。

天敌利用:自然平衡的守护者

在防治玉米蚜虫的过程中,天敌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田间蜘蛛、草蛉、龟纹瓢虫等天敌,它们对于控制蚜虫的数量具有显著效果。当这些天敌与蚜虫的比例达到1:100以上时,蚜虫的为害就能得到有效控制。这种自然平衡的维护,不仅减少了化学防治的需求,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玉米蚜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物理防治:简单有效的策略

物理防治方法在玉米蚜虫的防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利用玉米蚜虫趋黄色和忌避灰白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黄板或覆盖灰白色薄膜,可以有效降低虫源基数,减少蚜虫的为害。

尽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玉米蚜虫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某些情况下,化学防治仍然是必要的手段。例如,在玉米抽雄前,发现中心蚜株时,可以喷施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这种精准施策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扩散。

未来展望: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面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未来应更加注重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如生物农药的研发、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等,有望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