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鳜鱼放养技巧:了解鳜鱼习性

一、鳜鱼放养前的准备

为了减少放养死亡,确保放养效果,应进行补放鱼种的选择。选择的鱼种要求鳞鳍完整,跳跃有力,游动活泼,体质肥大,无病无伤。对鱼体瘦弱、反应迟钝、体表充血及有机械损伤的鱼种都应剔除。

鳜鱼放养技巧:了解鳜鱼习性
准备项目 要求
鱼种选择 鳞鳍完整,跳跃有力,游动活泼,体质肥大,无病无伤
放养规格 3厘米以上
放养密度 每亩3-4厘米鳜鱼种1000-1500尾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鳜鱼苗培初期,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

适当调节水质,如pH值、溶解氧等

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新鲜

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及时处理问题

选用优质的饵料鱼,如野杂鱼、商品饲料鱼等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饵料鱼的规格和摄食量

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

合理搭配饲料,满足鳜鱼的营养需求

在鳜鱼放养过程中,

放养前,将鱼种进行药物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放养时,尽量减少鱼种在水中停留时间

放养后,观察鱼种适应情况,及时调整放养密度

加强放养后的管理,如投喂、水质调节、疾病预防等

五、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2019年10月放养3-4厘米的鳜鱼种1000尾。放养前,他对鱼种进行了药物消毒,并选择了优质饵料鱼。在放养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操作技巧进行管理,注重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经过8个月的养殖,收获成鱼500公斤,平均亩产达500公斤。

正是因为鳜鱼放养技巧:了解鳜鱼习性,选择适宜水质和饲料。中所呈现的问题/现象,才促使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鳜鱼养殖,水质饲料双管齐下这一领域。

为了降低放养过程中的死亡率,确保养殖效果,我们需要精心挑选合适的鱼种。选定的鱼种应当具备完整的鳞鳍、强劲的跳跃能力、活泼的游动状态、健硕的体格,且无任何疾病或伤痕。对于体弱、反应迟钝、体表有充血现象或机械损伤的鱼种,我们应予以淘汰。放养的具体品种可以根据鱼种的来源及养殖需求来决定,但放养规模宜大,放养密度以稀疏为原则,这样可以确保年底的成鱼都能达到商品规格,减少因生长期短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养殖效益。放养时,鱼种必须经过药物消毒,再投入水体,防止鱼体携带病菌入池,引起鱼病传播。通常使用2%~3%的食盐水或1ppm~2ppm的晶体敌百虫等药液浸泡3分钟~5分钟。

在鳜鱼苗培育初期,鳜鱼苗的放养密度一般为0.5万~1万尾/立方米。因为鳜鱼个体的增大,密度逐渐降低,同时饲料鱼的规格也相应加大。鳜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水质。

鳜鱼放养技巧:了解鳜鱼习性

为了保证鳜鱼的养殖成活率,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1000-1500尾。目前,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已经解决,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可行性较高,市场销路不愁,属于大众消费品种,可以重点考虑。

在放养前,鱼种的来源至关重要。鱼种放养后,要根据放养的品种、数量等情况,认真做好投饵、施肥、水质调节、鱼病预防等项工作。饲料一般以精料为主,以加快鱼体的生长。日投喂量以池鱼总重量的5%~8%较为适合,具体以投喂后略有剩余为度。若池中放养链鳙等肥水鱼较多,可增施肥料,施肥应少量多次为原则,有机肥要经充分发酵后施入水体,亩施放量为50公斤~100公斤;化肥可用碳铵或尿素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在放养后7天~10天内,再用强氯精、漂白粉等泼洒,以杀灭细菌;同时可间隔使用晶体敌百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泼洒,以杀灭寄生虫,有效地防止鱼病的发生。

适时补充饵料鱼的供应,需在鳜鱼放养的同时,在配备的饵料鱼池中按照鳜鱼饵料系数4.5~5的要求,利用多塘优势,采取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养殖方法饲养饵料鱼,控制饵料鱼的体长为同期鳜鱼体长的50%左右。

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方便,也方便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池塘面积一般1亩左右,水深2米,每亩放养3厘米鳜鱼夏花1万尾左右。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在水温7℃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这种培育方法应注意水质管理,放养初期60厘米水位,放养后每隔3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25厘米左右。

在鱼种的捕捞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快捕轻放的原则。捕捞时,必须小心谨慎,缓慢操作,尽量不要伤及鱼体。捕捞时间可确定在早晨及晚上天气凉爽时进行。捕捞工具应选用大拉网、套网等不伤鱼体的工具。同一水体的捕捞,拉网次数不能过多,以起鱼类浮头,造成死亡。丝网会伤害鱼体,使鱼鳞脱落,不要采用。干塘捕捉会使污水呛死鱼类,也会因水浅灼伤鱼体,最好也不要采用。对于吃食性的鱼类,可在投喂时,用药饵引诱,将网具拦截在其活动路线上,进行集中捕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捕捞方法。

鱼种放养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查进出水口是否完好,防止渗漏。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解决;然后要对放养的水体情况进行观察,尤其要对池塘逃鱼状况进行了解,以摸清底细,便于确定放养品种和放养量;最后还要对水体进行一次改良。由于现时气温高,水体普遍浑浊,水中污物较多,水质很差,病菌容易繁殖,应用生石灰或明矾等化水泼洒,澄清水体,净化水质。若水体偏瘦,还要略施肥料,培养水中天然饵料。

康无伤病亲鱼专池饲养,喂以野杂鱼或商品饲料鱼,可进行人工催产,任其自然排卵,其卵为半漂流性,能随水流漂浮而完成孵化。水温21℃~24℃经72小时即可孵化,初孵仔鱼长4.2~4.4毫米。鳜鱼卵微粘性,比重比水大,易沉入水底。在环道中孵化应加大流速,每秒不能低于0.2米。受精卵经3~4天,逐渐发育成小苗,此时可开始喂食。

在放养操作过程中,水质控制至关重要。鳜鱼专养池因为放养密度高,投饵量较多,因此残饵和大量粪便对池塘水质影响较大。为了保证鳜鱼的养殖成活率,要求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

现在正值高温季节,气温很高,鱼种体质较弱,一般不便于长途运输。补放鱼种的来源,多在当地调剂解决,也可就近在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鱼种的捕捞地点离放养地点很近,捕捞与放养应紧密衔接,鱼种离水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是边起捕边放养。若一时做不到,可先用网箱暂养或拦在拉网中进行操作,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严禁鱼种离水操作。

网箱培育鳜鱼的关键是保持清洁的水质和足量适口的饲料鱼。利用人工繁殖的环道培育鳜鱼苗,因水的交换量大,溶氧丰富,放养密度可加大至每立方米水体3~5万尾。

通过科学调整养殖方式,确保水质稳定,以及合理选择饵料和苗种,养殖户将能更好地推动鳜鱼养殖的发展。

鳜鱼有弱肉强食习性,缺乏饲料时会互相残食,影响成活率。混养一般为5月份左右开始放养鳜鱼种,野杂鱼较多的成鱼塘可放3厘米左右鳜鱼种20~40尾,以起到调节水质、抑制野杂鱼生长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