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鳜鱼养殖放养技巧,关注合理密度、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提供鳜鱼养殖注意事项,水质调节和放养密度是关键文档免费下载,摘要:鳜鱼养殖注意事项,水质调节和放养密度是关键

鳜鱼养殖放养技巧,关注合理密度、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1、合理套养鳜鱼是以活饵为食的,在保证鳜鱼正常养殖密度的情况下,还需要套养一定数量的饵料鱼,就容易造成池塘载鱼量偏大,粪便和残饵也相应偏大,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适当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鲢、花鲢作为滤食。

鳜鱼放养密度也是决定鳜鱼成活率的基本因素。等到养殖的后期,养殖户的经验慢慢累积起来,就可以增加鱼苗数量,一般每亩池塘放养一千五到一千八。

为了保证鳜鱼的养殖成活率,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1000-1500尾。池塘单养鳜鱼养殖密度比较高,因此需饵料鱼。

项目 要求
放养规格 3厘米以上
放养密度 每亩1000-1500尾
饵料鱼 适量套养白鲢、花鲢

三农视频:鳜鱼养殖技巧大揭秘:池塘条件、放养密度全解析

鳜鱼养殖鳜鱼点击进入饲养管理查看更多信息。鱼种放养后,要根据放养的品种、数量等情况,认真做好投饵、施肥、水质调节、鱼病预防等项工作。

鱼种放养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查进出水口是否完好,防止渗漏。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解决;然后要对放养的水体情况进行观察,尤其要对池塘逃鱼状况进行了解,以摸清底细,便于确定放养品种和放养量;最后还要对水体进行一次改良。

1、鱼种的来源

桂鱼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养殖,对于桂鱼防病工作和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方法、水质、放养规范与日常管理技术密切相关。由于鳜鱼...

为了减少放养死亡,确保放养效果,应进行补放鱼种的选择。选择的鱼种要求鳞鳍完整,跳跃有力,游动活泼,体质肥大,无病无伤。对鱼体瘦弱、反应迟钝、体表充血及有机械损伤的鱼种都应剔除。放养的品种可根据鱼种的来源及放养需要而定,但放养规模应以大为好,放养密度可坚持稀放为原则,以便使年底的成鱼都达到商品规格,减少因生长期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养殖效益。

放养时,鱼种必须经药物消毒后,再放入水体,以防鱼体带病入池,引起鱼病传播。一般可用2%~3%的食盐水或1ppm~2ppm的晶体敌百虫等药液浸泡3分钟~5分钟。

正值高温季节的时候,气温很高,鱼种体质较弱,一般不便于长途运输。补放鱼种的来源,多在当地调剂解决,也可就近在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鱼种的捕捞地点离放养地点很近,捕捞与放养应紧密衔接,鱼种离水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是边起捕边放养。若一时做不到,可先用网箱暂养或拦在拉网中进行操作,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小。严禁鱼种离水操作。

鱼种的捕捞及入养应始终坚持快捕轻放的原则。捕捞时,必须小心谨慎,缓慢操作,尽量不要伤及鱼体。捕捞时间可确定在早晨及晚上天气凉爽时进行。捕捞工具应选用大拉网、套网等不伤鱼体的工具。同一水体的捕捞,拉网次数不能过多,以起鱼类浮头,造成死亡。丝网会伤害鱼体,使鱼鳞脱落,不要采用。干塘捕捉会使污水呛死鱼类,也会因水浅灼伤鱼体,最好也不要采用。对于吃食性的鱼类,可在投喂时,用药饵引诱,将网具拦截在其活动路线上,进行集中捕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捕捞方法。

4、水质控制:鳜鱼专养池因为放养密度高,投饵量较多,因此残饵和大量粪便对池塘水质影响较大。

3、放养后的管理

同池饵料鱼培育:前期的饵料鱼培育,可在鳜鱼种放养前15~20天进行。一般每亩投放团头鲂、草鱼、鲢、鳙夏花50~80万尾供鳜鱼前期摄食。同时为了降低饵料鱼成本,可以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

鱼种放养后,要根据放养的品种、数量等情况,认真做好投饵、施肥、水质调节、鱼病预防等项工作。饲料一般以精料为主,以加快鱼体的生长。日投喂量以池鱼总重量的5%~8%较为适合,具体以投喂后略有剩余为度。若池中放养链鳙等肥水鱼较多,可增施肥料,施肥应少量多次为原则,有机肥要经充分发酵后施入水体,亩施放量为50公斤~100公斤;化肥可用碳铵或尿素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在放养后7天~10天内,再用强氯精、漂白粉等泼洒,以杀灭细菌;同时可间隔使用晶体敌百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泼洒,以杀灭寄生虫,有效地防止鱼病的发生。

水质要求pH、氨氮、亚硝酸盐在合理区间。总的来说,鳜鱼养殖效益高,但若想获得更好的收入,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非常关键,重点也结合鳜鱼的生长...

鳜鱼又可以称为鳜、桂、桂鱼、鳜、鳌鱼、脊、胖鳜、花鲫鱼、母猪壳等,而现今普遍推广的养殖形式就是将鳜鱼夏花直接养成商品鱼,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鳜鱼鱼种放养、水质控制技术要点。

增氧机开机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同时要定期泼洒水调控水质,其他管理措施与家鱼养殖基本相同。

从鳜鱼养殖放养技巧,关注合理密度、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的角度出发,再看鳜鱼养殖:密度优化,水质管控,疾病预防新策略。

水质调控:池塘生态平衡的守护者

在鳜鱼养殖中,水质调控是确保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以某养殖户为例,他通过定期检测池塘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鳜鱼适宜的生存环境中。通过调整进排水口,实现池塘水质的循环更新,有效降低了病害发生的风险。

鳜鱼养殖放养技巧,关注合理密度、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放养密度:精准计算,合理布局 饵料投放:科学搭配,精准投喂

饵料是鳜鱼生长的物质基础。某养殖户根据鳜鱼的生长阶段,制定了科学的饵料投放计划。在鱼种培育期,饵料鱼占鳜鱼体长的50%-70%,日食量占鳜鱼体重的5%-8%。通过精准投喂,有效提高了饵料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病害预防:未雨绸缪,确保健康 案例分析:某养殖户的养殖之路

某养殖户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鳜鱼养殖的丰收。他经验,发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一是水质调控要到位;二是放养密度要合理;三是饵料投放要科学;四是病害预防要到位。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养殖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迈向更高效益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鳜鱼养殖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池塘水质,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建议,以及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鳜鱼养殖的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