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鳜鱼养殖湖泊水库网拦养殖技术,一种利用网拦控制鳜鱼生长环境的养殖方法

鳜鱼,又称桂花鱼、季花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在我国,鳜鱼养殖已有70年的历史,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

鳜鱼养殖湖泊水库网拦养殖技术,一种利用网拦控制鳜鱼生长环境的养殖方法
网拦养殖鳜鱼的优势

湖泊、水库水质条件好,网拦养殖鳜鱼无需配套饵料鱼,只要利用当地野生饵料鱼资源丰富这一有利条件,每天将捕获的小野杂鱼投入网拦水域之中即可。网拦养殖鳜鱼具有以下优势:

充分利用湖湾优良水环境,使水体不断得到更新。

鱼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在水动力作用下及时得到稀释和扩散。

养殖成活率高、鱼病少、生长快、饲料系数低、成本低。

水产品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好,环境无污染。

网拦养殖区的面积原则上不能过大,以不超过50亩为宜。采用3×4股聚乙烯编织网,以浮桶和钢丝绳作支架。拦网高要比最大水位高出2-3米左右,底纲用5×3股聚乙烯网绳。底纲接石龙,并将石龙埋入泥中20厘米,上纲撑出水面50厘米,并固定在浮桶和钢丝绳上。

为了充分利用湖泊、水库中丰富的饵料资源。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放养鱼种的规格与密度。鳜鱼种的放养规格为25-50克/尾,鳜鱼的放养密度视野生饵料鱼的丰盈来定。小则放养30-50尾/亩,多则可放养100-200尾/亩。鳜鱼种一般在年底前后放养。此外,网拦水域要适当投放“四大家鱼”,特别花、白鲢放养量要占20%。

收购的野生饵料鱼要无痛、无伤,品种通常不限,但规格要适当偏小,以免鳜鱼无法捕捉而造成饵料鱼不足。

要定期检查网拦设施,确保安全生产,遇到大风大浪时,更要注意做好防逃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规模 项目时间 项目成果
青岚湖无公害规模化网拦养殖鳜鱼技术示范项目 江西省进贤县青岚湖 1000亩 2007年 养殖成活率高、鱼病少、生长快、饲料系数低、成本低、水产品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好,环境无污染。

了解了鳜鱼养殖湖泊水库网拦养殖技术,一种利用网拦控制鳜鱼生长环境的养殖方法。,再深入了解网拦养殖鳜鱼,创新水生养殖模式。

网拦养殖鳜鱼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湖泊或水库的天然水质和水动力条件,通过设置网拦区域,实现鳜鱼的规模化养殖。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 水质优良网拦区域内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无需额外处理,保证了鳜鱼的生长环境。 - 资源利用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饵料鱼资源,减少了对饲料的依赖。 - 成本低廉相较于传统的池塘养殖,网拦养殖在成本上更具优势。

鳜鱼养殖湖泊水库网拦养殖技术,一种利用网拦控制鳜鱼生长环境的养殖方法
实践案例:青岚湖水产养殖试验场的成功之道

江西省进贤县青岚湖水产养殖试验场,就是这一新型养殖技术的成功实践者。他们在青岚湖大湖中设置了1000亩的网拦养殖区,专门用于鳜鱼的养殖。

此外,网拦养殖还降低了饲料系数和成本,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青岚湖水产养殖试验场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合理规划网拦区网拦区的面积控制在50亩以内,以避免过度养殖。 - 科学选择网拦材料采用3×4股聚乙烯编织网,以浮桶和钢丝绳作支架,确保拦网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 优化放养密度根据饵料鱼的丰盈程度,合理调整鳜鱼的放养密度,一般在年底前后进行。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因为网拦养殖鳜鱼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相信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将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率,还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