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菠萝炭疽病是一种危害木菠萝的真菌性病害
菠萝蜜炭疽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木菠萝的叶片和果实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病害,为种植者提供防治指南。
类型 | 症状 |
---|---|
叶脉坏死型 | 最初在叶中脉基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中脉顶端蔓延,最后沿中脉向侧脉发展,叶脉中毒黄化,变褐坏死,叶脉附近的叶肉组织变褐色。 |
叶斑型 | 叶片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至数厘米,褐色至暗褐色坏死。为害果实时初呈褐色小斑,后 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导致果实变褐腐烂。 |
菠萝蜜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为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世代为胶孢刺盘孢菌,分生孢子盘有暗褐色刚毛数根、分生孢子椭圆形、成熟时因为一种朱红色的粘液从孢子盘涌出到病部外。
二、防治方法针对菠萝蜜炭疽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管理:收果后,应进行松土,增施有机肥料,尽量剪除树上的病枝叶及病果。收获果实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药剂防治:在花期及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常用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物理防治:冬季适当修枝,追施有机肥料。适时疏花疏果,喷药防治虫害。
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同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菠萝蜜炭疽病主要表现为两种症状类型:叶脉坏死型和叶斑型。在叶脉坏死型中,病害 在叶中脉基部出现,并逐步蔓延至中脉顶端,最终沿中脉向侧脉发展。叶脉会中毒黄化,变褐坏死,叶脉附近的叶肉组织也会变褐色。而叶斑型则表现为叶片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半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至数厘米,褐色至暗褐色坏死。严重时,果实也会受到侵害,初期出现褐色小斑,随后 为圆形或不规则褐斑,导致果实变褐腐烂,后期病部上会长出许多小黑点,那是病菌的子实体。
加强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冬季适当修枝,追施有机肥料,适时疏花疏果,喷药防治虫害。果实收获时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熟期可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50%速克灵5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每天7-10天喷1次。
药剂保护在花期及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此外,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记录,提高防治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炭疽病对菠萝蜜产业的威胁,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广西某地,一位名叫李大哥的种植户深受菠萝蜜炭疽病的困扰。他的果园里有数十亩的菠萝蜜树,但由于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每年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了解到我们的防治方案后,李大哥果断采取了行动。按照我们的指导,他对果园进行了全面的病虫害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改进喷药技术。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果园炭疽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
李大哥感慨地说:“以前对病虫害防治一窍不通,现在有了专业指导,真是轻松多了!我要把这些好的做法介绍给更多同行,让我们一起为菠萝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日益严峻的病害形势,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防治策略。未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加强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研发高效新型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成本。
三是深入研究炭疽病的发病机理,寻找新的防治途径。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国菠萝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为菠萝蜜炭疽病的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我国木菠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