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流耳是木耳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
症状 | 原因 | 防治方法 |
---|---|---|
耳片变软、腐烂脱落 |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菌丝体透气不良 |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适宜湿度,及时采收 |
表面产生胶样黏质物,颜色为乳白色、柠檬色或粉红色 | 寄生菌感染 | 使用25ppm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喷雾 |
耳片表面发粘,有腥臭味 | 细菌感染 | 保持栽培场地清洁,及时清除病耳 |
木耳流耳病害主要表现为耳片变软、腐烂脱落。在木耳中耳期和成耳期,耳片表面产生一层胶样黏质物,颜色为乳白色、柠檬色或粉红色,最后耳片解体、腐烂,呈黏液脱落。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这些环境条件有利于木耳流耳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菌丝体透气不良:袋内菌丝体长成后,在酶的分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菌丝体的含水量不断增高,袋内菌丝没有充分干燥,导致菌丝透气不良,遇到高温时很容易使菌丝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出现烂耳。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造成木耳流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栽培场地通风良好,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保持适宜湿度:在木耳原基形成期,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并适度通风;在原基分化形成期,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
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立即采收,减少病害传播。
使用25ppm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喷雾:防止木耳流耳病害的发生。
保持栽培场地清洁:及时清除病耳,减少病害传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木耳流耳病害的发生,提高木耳产量和质量。
在木耳栽培过程中,流耳病害的出现往往伴因为一系列复杂因素。流耳,作为一种生理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木耳细胞破裂,导致水分溢出,从而形成黏性胶液。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生理原因、微生物病原或虫害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湿度与通风条件对木耳流耳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木耳原基形成期,适宜的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并且需要适度通风。原基分化形成期,由于珊瑚状耳芽极为脆弱,湿度应保持在80%-90%。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为促进耳片快速生长,通风需加强,湿度控制在90%-95%为佳。只是,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时,若遭遇持续高温、高湿、光照不足或通风不良,很容易引发流耳病害。
防治木耳流耳病害,关键在于做好栽培管理。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在木耳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调控湿度与通风条件,确保木耳健康生长。
加强栽培场地及周边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栽培场地,保持环境清洁,降低病虫害滋生。
对木耳进行消毒处理。在出入培养房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带入。
在木耳出耳后,每天喷洒1%石灰水。在病害尚未全面发作时,可使用浓度较高的石灰水擦洗患病出,起到抑制病害的作用。
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时,立即采收晾晒,减少病害发生。
在福建省三明市某木耳种植基地,当地农民张大哥面临木耳流耳病害的困扰。面对这一难题,他尝试了多种防治方法,最终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张大哥 对栽培场地进行消毒处理,保持通风环境。同时,选用优质菌种,加强栽培管理。在木耳出耳后,他采用每天喷洒1%石灰水的方式,有效抑制病害的蔓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木耳流耳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木耳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木耳流耳病害的防治将迎来更多创新方法。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精准防控技术将逐步普及。根据木耳生长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防控方案。
互联网+农业模式将助力木耳流耳病害的防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病害监测与预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