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凋萎病是杨梅树常见病害,由病原菌引起
作者:畜产行家•更新时间:7小时前•阅读0
杨梅凋萎病是杨梅树常见病害,由病原菌引起,导致树体枯萎死亡。为了帮助果农有效控制病害,提高杨梅产量和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杨梅凋萎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1. 病原:杨梅凋萎病主要由异色拟盘多毛孢和小孢拟盘多毛孢引起,属真菌性病害。
2. 根腐:杨梅的浅根性植物,根系较浅,在多雨地区易造成积水,导致根腐,从而引发病原菌侵染。
3. 多效唑过量施用:多效唑的过量施用会造成杨梅树势减弱,抗病能力下降。
1. 枯萎:发病初期,杨梅树枝叶出现萎蔫现象,随后逐渐蔓延至整株树。
1. 冬季清园在杨梅进入休眠期后,对病枝残叶进行合理清除,烧毁枯枝,减少传染源。
2. 合理修剪病树轻修剪,使用溃腐灵涂抹病枝,防止病菌入侵。
注意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入,补充钙、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培养中庸健壮树势。
4. 控制多效唑施用 5. 药剂防治根据杨梅树势、病情及农药使用说明书,选择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异菌脲等药剂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冬季清园 | 清除病枝残叶,烧毁枯枝 |
合理修剪 | 病树轻修剪,使用溃腐灵涂抹病枝 |
加强水肥管理 | 注意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入,补充中微量元素 |
控制多效唑施用 | 控制多效唑的施用,避免树势减弱 |
药剂防治 | 根据病情及农药使用说明书,选择合适药剂进行防治 |
杨梅,作为我国南方特有的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近年来,杨梅凋萎病给种植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究其病因,多效唑的过量使用是导致杨梅树势减弱、抗病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多效唑的施用成为防治杨梅凋萎病的关键一步。
2. 叶面喷雾:对已发病的杨梅,使用靓果安、沃丰素、大蒜油叶面喷雾,持续用药。树势较弱时,加入青枯立克提升树势。
1. 改善土壤环境:针对土壤粘重、板结、酸化等问题,适度翻耕,增施有机肥,适施氮肥,土壤酸化板结的可适施生石灰。
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树势。
因为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凋萎病的防治将成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未来,应加强杨梅凋萎病的基础研究,提高防治效果,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