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中国玉米进口放缓,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

玉米进口放缓:市场供应面临挑战

国际低价玉米大量进口,无论是在实际供给层面,还是市场心理层面,对国内玉米价格平稳运行的冲击都在不断加大。近年来,受全球玉米市场供应充裕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进口持续高位,2023年达到2713万吨的历史第二高位。

中国玉米进口放缓,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玉米首席分析师在报告中预测,玉米进口量将比上年度减少220万吨。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在2015-2016年政策粮收购中,黑龙江省的粮食收购总量和政策性粮收购量均创历史新高,主产区粮仓爆满。库存品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

玉米替代品都有哪些?其进口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通过分析来看,2018年进口替代品总量较2017年将会出现下滑,下滑原因主要是进口替代品成本走高,国内玉米价格优势凸显。2018年饲料企业恢复及深加工投产增加,玉米需求量增加,进口替代品

玉米进口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明显。因此,2018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趋势将放缓,阶段性价格走势是常态;而国际玉米价格企稳走高,进口玉米数量继续下...

据农产品期货网统计,截至8月5日,2016年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开竞拍投放玉米的成交总量为1307.4万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5月底开始的国储玉米拍卖火热的形势延续了一个月之后戛只是止,之后的成交率每况愈下,昨日成交率仅为0.73%,而7月26日成交率一度跌至0.21%的冰点。

彭博援引咨询公司Chicorn首席分析师FengLichen称,进口玉米替代品的可能性很低,国内期货价格下跌,已经低于大麦和高粱的进口价格。

近期有报道称,中国买家正在取消二季度到货的玉米进口订单,以减少进口高企给国内市场带来的供应压力。但短期华北中储粮接连落价,市场心态恐慌,...

9专区新品热卖人气好物居家生活服饰鞋包母婴亲子....玉米产量与进口量一增一减,年度市场供应总量相对于去年少了约300万吨,有利于缓解增产带...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1701在上周二盘中最低一度触及1438元,刷新2006年10月以来活跃期货合约的最低价格。

再看全球玉米市场,由于中国进口的骤减,国际市场将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主要的产粮国,可能会面临急剧的价格调整。近年来,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而美国、中南美洲等玉米主产国的供应情况更是错综复杂。这使得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地位被进一步挑战,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进口量。

中国海关公布,6月高粱进口量同比下滑45.12%,大麦进口量同比缩水50.58%,玉米进口量同比暴跌92.32%。

进口美国高粱含税价格在本周二约为1689.12元/吨,澳洲大麦价格则为1546.06元/吨。

瑞达期货称,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今年玉米临储收购量近1.2亿吨,预计库存总量逾2.6亿吨,未来去库存压力巨大。

根据中国农业部信息,预计今年玉米调减面积或逾3000万亩,是近13年来首次面积调减。分析认为这将有助于解决目前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问题,但短期之内结构性调整无法一蹴而就。

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宣布,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市场担忧未来玉米价格或将持续下滑。

玉米市场波动下的进口调整策略

因为国际低价玉米的大量涌入,我国玉米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对国内玉米价格平稳运行造成了冲击,更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中国玉米进口放缓,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
分析玉米替代品,应对市场变化 政策调整,市场化收购与补贴新机制

面对市场波动,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策略。一方面,企业应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以某饲料企业为例,在玉米价格波动期间,该企业通过调整饲料配方,降低玉米使用比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未来展望:结构性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国玉米市场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优化玉米产业链,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三是加强国内外市场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波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