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关键期,需做好一喷三防
当前,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各地正全力推进辖区2.8万亩小麦的“一喷三防”工作。这项技术不仅关乎病虫害的防控,还涉及干旱和倒伏的预防,是确保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项目 | 具体内容 |
---|---|
一喷 | 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一次施药。 |
三防 | 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 |
一喷三防的实施,需要根据所在区域、麦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操作。
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较为集中,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尤为重要。
杀虫剂: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ml,30%氰戊·氧乐果80g,23%氧乐酮100g,13%金农宝80~100ml。
杀菌剂:多菌灵150ml或12.5%的志信星。
补充养分或生长调节剂:天丰素8ml或磷酸二氢钾300~400g。
喷药时要注意选择在无风无雨天进行,如喷后4小时内遇雨要补喷一次。
干旱和倒伏的预防因为气温升高,麦蚜繁殖加快,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也进入流行危害期。此时,采用一喷三防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干旱和倒伏。
4月份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旱情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约有200万亩小麦出现轻度干旱。因此,科学抗旱促春管,抓好一喷三防,对于夏粮丰收至关重要。
在河南省某地区,通过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小麦产量较往年提高了20%。这一成果得益于当地农民对一喷三防技术的重视和正确操作。
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扬花的关键阶段,病虫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当地农户采用了“一喷三防”技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混配,一次性施药。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还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据当地农业专家介绍,实施“一喷三防”后,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了30%以上。
近年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普遍面临干旱问题。在此次“一喷三防”工作中,农户们还采用了抗旱剂,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利用率。据统计,采用抗旱剂后,小麦的灌浆期延长了5-7天,有效缓解了干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预防倒伏:小麦稳产有保障 案例分析:北油村赵长吉家的成功经验北油村的赵长吉家是当地实施“一喷三防”技术的典型代表。他家的小麦在实施“一喷三防”后,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干旱问题也得到了缓解。今年,赵长吉家的小麦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收入也增加了30%。
因为“一喷三防”技术的普及,我国小麦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这一技术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