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青年逆境创业,从红薯种植小户蜕变为行业领军人物
6月29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新乐市长寿街道办事处东名村村西的绿色秧苗地里。贾拴成蹲在红薯秧苗旁,目光专注地观察着秧苗的长势。
“沧州的客户今天打电话要4000棵,下午争取让工人铲好苗,运走。”贾拴成站起身,走向下一个品种的秧苗田。他,是河北省较早科所新研发出一种高产红薯品种的领军人物。
时间 | 事件 | 地点 |
---|---|---|
1998年 | 开始少量育苗 | 新乐市 |
1997年 | 引进新品种SL-1和SL-2 | 商丘 |
2003年 | 放弃种植红薯,全心培育红薯秧苗 | 新乐市 |
2005年 | 创建中国红薯网 | 新乐市 |
红薯秧苗从培育到完全售出需要3个多月,这段时间,想找到贾拴成很容易,因为他一般都在育苗基地。如果换了其他时间,在家乡就基本见不到他的人影了。那个时候,他也许在滦县基地察看红薯长势,可能在廊坊回访客户,又抑或在山西平定县给薯农上课……
无偿为薯农提供技术指导,是贾拴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湖南省农业专家种植这种红薯营养价值明显高于普通红薯,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走俏,市场价18元一公斤。
“我从1998年开始少量育苗。”贾拴成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周边老百姓都陆续开始种红薯,秧苗也由此变得供不应求。“都去外地购买不现实,我就想自己培育。”贾拴成说,刚开始,他只有7个苗床,慢慢地,增加到14个,现在育苗基地达到了七八十亩。
产量高固然是“52-7”的优点,但贾拴成同样发现它的致命缺点:水分大、糖分低,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甜也不面”。贾拴成意识到,长此以往,“52-7”必将失去市场。
6月19日至21日,贾拴成放下手中的工作,应邀去了山西省河津市。“那里红薯的长势我很不满意,存在好多问题,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服务还不到位。”贾拴成皱着眉头说,下一步,他将加强服务团队的力量。
除了到田间地头指导外,贾拴成还经常通过微信帮助薯农解决问题。“我发了两张照片,你看看是不是该控旺了?”对于邯郸一位薯农的问题,贾拴成认真看过照片后,用语音回复:“第二张可以控旺了。”河南新乡的薯农问:“你看我的红薯长得怎么样?下一步怎么管理啊?”“长势还行,就是草有点儿大,影响了秧苗的正常生长,不过影响不太大,再过10天左右记得控旺。”……每天,贾拴成都会接到这样的询问微信,而他总是耐心地一一答复。
在河北省的红薯种植区,新乐市的贾拴成是公认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关注红薯种植技术,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让红薯秧苗坐上飞机,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
“一条广播”成就了“红薯大王”。2000年,贾拴成彻底放弃种植红薯,转为全心培育红薯秧苗。谈及原因,贾拴成算了一笔账:一斤红薯可以产30棵秧苗,每棵可以卖到0.06元,这就意味着一斤红薯可以卖到将近两元,“单纯的红薯卖不了这么贵。”
2003年,贾拴成开始在一些农业网站上发布链接,但效果不太好。2004年,他收到了十多个来自外省的订单,这让他瞬间有了信心。于是,2005年,他创建了目前全国最大的红薯网站——中国红薯网。
1996年高考落榜后,贾拴成选择回家务农。正当他愁眉不展时,一条广播让他眼前一亮:河南商丘培育出了红薯新品种,据说产量不低。于是,贾拴成和哥哥毅然南下商丘,把“52-7”号红薯带回了家。
如今,贾拴成培育的秧苗分为鲜食烘烤、高淀粉和特色特用紫薯三大类,将近50个品种。每年3月初开始培育,4月20日左右进入销售期,能够持续到6月底。
提及下一步的打算,贾拴成表示,他准备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规划建设高标准红薯种植园区,种植商品薯和繁育种薯。他还想建个以红薯为主题的文化采摘观光园,引进深加工项目,带动地方红薯产业的发展。
落榜青年逆境创业,从红薯种植小户蜕变为行业领军人物。已经分析完毕,现在看红薯种植户逆袭,引领行业新潮流。
创新种植,引领潮流贾拴成是河北省较早采用科所新研发的高产红薯品种的种植户。他培育的红薯秧苗不仅供应本地薯农,还远销至邯郸、沧州、保定等省内城市,甚至在全国多个省市都有销售。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更是引领了红薯种植行业的新潮流。
贾拴成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和坚持。他始终不忘初心,回报社会。他曾为贫困地区的薯农提供秧苗,帮助他们增收致富。他还积极参与农业公益活动,为薯农提供培训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