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白皮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鱼类疾病
在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中,鳡鱼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养殖户的喜爱。只是,鳡鱼养殖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困扰,其中鳡鱼白皮病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鳡鱼白皮病的方方面面。
鳡鱼白皮病的主要病原是白皮假单胞菌和鱼害黏球菌。这两种病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会侵入鳡鱼的皮肤,引发疾病。
鳡鱼白皮病主要危害鲢鱼、鳙鱼、草鱼、团头鲂、加州鲈鱼等淡水鱼类。该病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出现一个白点或白斑,并蔓延扩大,直至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基部全部呈白色。病鱼皮肤无充血、发红症状。重病鱼头朝下、尾朝上,最后头部乌黑而死亡。
发病初期 | 病鱼尾柄处出现一个白点或白斑 |
---|---|
病情发展 | 白斑蔓延扩大,直至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基部全部呈白色 |
重病鱼症状 | 头朝下、尾朝上,最后头部乌黑而死亡 |
保持池水清洁,避免鱼体损伤。
鱼种放养前,用2%~3%食盐水,或12.5克/立方米水体的金霉素溶液,或25克/立方米水体的土霉素溶液浸泡20~30分钟。
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氟哌酸0.05~0.08克化水全池泼洒。
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4克碾碎水煮后全池泼洒。
鳡鱼白皮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对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了解鳡鱼白皮病的病原、危害、识别特征和防治方法,有助于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希望本文能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水产养殖业中,鳡鱼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其养殖量逐年上升。只是,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白皮病”的困扰。这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养殖户无疑是一大挑战。
去年夏季,我国某鳡鱼养殖场突发白皮病,短短几日,成千上万的鳡鱼相继发病死亡。养殖户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紧急隔离病鱼、加大消毒频率、调整饲料配方等,但收效甚微。这场战,耗时数月,最终在专业水产兽医团队的指导下,采用全新治疗方案,才得以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在鱼种放养前,应用2%~3%食盐水或特定药物溶液浸泡,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管理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洁,避免鱼体受损。
药物治疗在病情发现后,采用漂白粉、中药五倍子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抑制病情蔓延。
科学管理调整饲料配方,增强鱼体免疫力。
因为科技的发展,新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为白皮病的防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加强行业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也是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