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农民养泥鳅,探索致富新途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男人,大多有着少时下竹篓捉泥鳅的记忆。当时毛八分的野生泥鳅收购价,让那些家里经济拮据的少年郎得以完成学业从而改变了他们祖辈、父辈“头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盘锦稻田养泥鳅鱼,一地双收,这是在优酷播出的资讯高清视频,于2021-04-17 11:55:48上线。视频内容简介:盘锦稻田养泥鳅鱼,一地双收。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继河蟹之后全市力挺发展的泥鳅鱼这一致富农民的“黄金”产业,获得丰收。连日来,盘锦市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夜以继日开始回捕收获泥鳅。
年份 | 养殖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13 | 5.2 | 0.7 | 1.8 |
2014 | 6.0 | 0.8 | 2.0 |
2015 | 6.5 | 0.9 | 2.7 |
伴因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盘山县的陈家、甜水等乡镇,一些农民开始养殖泥鳅鱼;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各乡镇积极争创泥鳅鱼养殖第一乡,全市泥鳅鱼养殖业初具规模。近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泥鳅鱼产业发展,致力于形成高质高效的富民产业链条。
盘锦鑫顺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在国内率先创建泥鳅鱼繁育、养殖、销售、收购、加工、出口于一体的重点龙头企业,为东三省泥鳅鱼生产经营行业中,销售收入最多、带动农户最多、出口创汇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特种水产生产经营企业。
提起为何选在盘锦投资建厂的话题,董事长杨培玉则是滔滔不绝:“盘锦泥鳅”品质独特,市场销路好,还有打造“全国泥鳅鱼第一市”的大环境,不选盘锦那就不是生意人……截止2015年5月,5000㎡泥鳅鱼繁育、暂养及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全程监控孵化基地、2000㎡的信息销售办公综合楼和2000㎡各种产品、包装用品、各种成品、各种材料库房以及7000㎡的国际标准化管理的泥鳅鱼深加工厂区、3000㎡半成品成品冷库和500㎡速冻库全部投付使用。
双区新闻五月插秧一结束,双台子区抓住放养台湾泥鳅的好时节,采取你养殖我服务,你发财我资助,推广稻田四个一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金花源养殖厂...
为充分利用好盘山县的水田、坑塘等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在大力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又在泥鳅鱼人工养殖方面做起了大文章。从全国来看,泥鳅鱼产业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稻田养泥鳅具有投入低、易管理、风险低、稻田增肥、施农药、水稻增产等优点,掀起群众性稻田养泥鳅年,全乡稻田养泥鳅面,产泥鳅90t,产值630万,全乡人均增收300元,无疑是农民增收的好项目,但多年来仅……内容提示:农业产业化垦殖与稻作 2002年第6期。
盘锦泥鳅与其他地区泥鳅相比,高钙低脂的品质更加明显,深受滋补有法的韩国人的欢迎。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国人就在大洼、盘山等地兴建承包鱼塘专门饲养泥鳅鱼然后出口。
1 首席记者郭春华;我市把泥鳅鱼养殖作为明年农业发展一号工程;盘锦日报;2014年。8 张全;任劲松;方福川;宁红梅;人繁泥鳅鱼苗的培育新技术;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11期。
从盘锦市泥鳅鱼养殖座谈会上了解到:盘锦市农业走品牌之道,挖掘价值,探索途径,明年把泥鳅鱼养殖作为农业发展的一号工程,这是继河蟹这一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之后,把发展泥鳅鱼养……
刚才提到盘锦农民养泥鳅,探索致富新途径。,下面来说说盘锦泥鳅养殖,致富新路径实践案例。
那些年,竹篓里的泥鳅,承载着无数农村少年的梦想。在那个毛八分收购价的年代,泥鳅不仅成了改变命运的契机,更成为了盘锦稻田养殖的致富密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盘锦盘山县众多乡镇的农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养泥鳅”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产品远销海外。沈阳满族人杨培玉以生意人特有的敏锐力,在考察辽宁、河北、安徽等省份众多城市之后,最终决定到盘锦投资建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