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基围虾、青蟹、缢蛏混养技术,探讨三种海洋生物共生的养殖模式

一、蛏苗放养

蛏苗的选择至关重要,优质的蛏苗是成功养殖的基础。挑选时,要注重壳色、形状和活力。将蛏苗放入海水中或滩涂上,观察其是否迅速伸出肉足,动作活跃,以此判断其优劣。放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后,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00~350粒,放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20%。

基围虾、青蟹、缢蛏混养技术,探讨三种海洋生物共生的养殖模式

缢蛏是一种海产水生动物,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且味美而受到广泛喜爱。其养殖对于保证质量和数量,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虾池混养缢蛏技术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水质调节

基围虾、青蟹、缢蛏混养水质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的效益。缢蛏喜欢生长在藻类丰富的区域,对水体的透明度要求较低,而基围虾和青蟹中、后期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养殖前期应把水质调肥以利缢蛏快速生长,同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化肥,以免造成重金属离子超标。

青蟹苗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四季都有,春苗和秋苗为佳。选择体壮壳硬、规格整齐、附肢健全的蟹苗。放养密度根据水体条件而定,一般每亩应不少于1000只。放苗时不应直接投入水中,应放在岸边让其自行下水。

四、清塘消毒

放养前半个月,使用漂白粉或茶籽饼进行清塘消毒,3天后将水放掉,再灌进经筛绢网过滤的天然海水。

基围虾品种较多,如南美白基围虾等。一般选择健壮活泼、规格均匀的虾苗。放养密度切不可过高,一般每亩放苗量为1万~1.5万尾。

每日坚持早晚两次巡塘,检查内容包括池岸、防逃设施及虾蟹蜕壳、摄食、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七、培养浮游生物

在蛏苗放养前10天进水,进行藻类培育,常用的方法是用EM菌或中顺生物肥贝宝。

八、饲料投喂

混养前期以投喂蛏苗为主,中、后期以投喂青蟹为主。投喂量应根据虾、蟹、缢蛏的体重、觅食活动和水温、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

在放养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淤,并检修堤岸、闸门等设施。

十、病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稳定水体环境能有效降低虾蟹贝的应激,减少发病机率。

进行基围虾、青蟹、缢蛏混养的池塘,除具备一般虾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体系,进、出水方便,换水能力在20%以上。

基围虾、青蟹、缢蛏混养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应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基围虾、青蟹、缢蛏混养技术,探讨三种海洋生物共生的养殖模式

混养技术的实用技巧 锯缘青蟹的生物学特性表明,其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注意。例如,在混养过程中,盖网适用于青蟹,而其他贝类则可用围网保护。这些实用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成功率至关重要。

3. 养殖模式案例分析 《科学养鱼》杂志在2006年的一期中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混养模式下,饲料是氮、磷的主要输入方式,而底泥沉积则是氮、磷的主要输出方式。这种混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生物的产量,还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道 通过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病害发生率,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这种模式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浙江沿海一带,这种混养模式已形成较大规模的高产、高效养殖新格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