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土鲫鱼凭借独特品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纳溪区水产养殖部门派出1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土鲫鱼”养殖基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送技术资料等方式,把“土鲫鱼”的养殖技术送到养殖户手中。去年,纳溪区就举办相关的专题培训班20多期。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加入“土鲫鱼”养殖协会,做好新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
纳溪土鲫鱼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2月12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市场上看到,当地养殖的“土鲫鱼”很是好卖,平均每公斤卖到了14元,比外地运来的鲫鱼高出2元1公斤,消费者还抢着购买。据统计,纳溪区稻田养殖“土鲫鱼”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
生态养殖,土鲫鱼品质更上一层楼纳溪土鲫鱼的养殖采用“活水养鱼”的方式,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保证了土鲫鱼的品质,还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张贤中是该镇古纯村“土鲫鱼”养殖大户,他高兴地介绍说,“土鲫鱼”养殖一般不放用饲料,采用“活水养鱼”,味道十分鲜嫩,客商和消费者都十分喜爱。
稻鱼共生,农业发展新亮点在金竹村,村民们在收割水稻的同时,还收获了一批稻田中喂养的“生态鱼”。今年,大渡口镇的部分村民拿出田块开展稻鱼共生试养,200多亩优质水田保证了稻田鱼的生长。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农业污染。
协会助力,市场拓展更广阔目前,纳溪区“土鲫鱼”养殖协会会员已达200多人,有10多家农村经纪人专家负责营销,产品远销到了成都、重庆、贵州等市场。协会的成立,不仅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还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养殖面积 | 产量 | 销售收入 |
---|---|---|
5亩 | 500公斤 | 7000元 |
10亩 | 1000公斤 | 14000元 |
20亩 | 2000公斤 | 28000元 |
纳溪土鲫鱼的养殖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纳溪土鲫鱼的养殖事业将更加繁荣。
纳溪区稻鱼共生养殖模式,让养殖户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亩试验田,550公斤稻谷可产出380公斤稻米,加上米糠,总收入达3000元。钟守贵等村民通过稻田养鱼,成功实现了“千斤粮,百斤鱼,几千元钱”的目标。
未来展望:打造特色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