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鲫鱼粘孢子虫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病

鲫鱼,作为我国常见的养殖鱼类,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鲫鱼粘孢子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鲫鱼的养殖安全,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鲫鱼粘孢子虫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病
粘孢子虫病的危害

粘孢子虫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各种养殖鱼类中。粘孢子虫以孢囊形式寄生于鱼鳞片、鳃、皮肤及鳍条上,造成鱼体发黑、体色暗淡、体表肿胀等症状。粘孢子虫病主要危害鲫鱼1龄鱼种和成鱼,夏花鱼种发病较少。发病池塘感染率一般为30-80%,死亡率一般在20%左右,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包囊形态 孢子形态
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0~350微米 梨形或囊形,长12~25微米、宽7~12微米,内含1个核

粘孢子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主要通过鱼类摄食水体中的孢子或通过体表接触侵入鱼体。粘孢子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养殖区危害尤为严重。

预防措施

做好苗种的检疫工作,禁止从粘孢子虫高发区进鱼种。

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或敌百虫和硫酸铜合剂浸洗,杀灭粘孢子。

清塘时挖去过多的淤泥,再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杀灭池塘中冬眠的孢囊。

内服药用0.15-0.2%的盐酸左旋咪唑或0.15-0.2%盐酸氯苯胍药饵,连喂5天。

投喂优质饵料,加强管理,增强鱼体抗病力。

发病时常采用0.5克/平方米晶体敌百虫与硫酸铜0.5克/平方米合剂,全池均匀泼洒3-4次,每次约间隔5天。

案例分析

近年来,鲫鱼粘孢子虫病在江苏某些地区发生日趋严重。以我县柘塘等几个镇为例,鲫鱼粘孢子虫病大量发生,传播快、死亡率高,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以上防治措施,我地成功控制了粘孢子虫病的发生,为养殖户挽回了损失。

粘孢子虫病是鲫鱼养殖业的一大隐患,了解其危害、防治方法,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病害监测,才能保障鲫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鲫鱼粘孢子虫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病

粘孢子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鱼体发黑、消瘦、觅食能力差、游动缓慢等。诊断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鱼体表、鳃、皮肤等部位的孢子囊和孢子。预防措施包括:

1. 清塘消毒:在放养鱼种前,应彻底清理池塘,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杀灭池塘中的孢囊。

2. 选择健康鱼种:避免从粘孢子虫高发区引进鱼种。

1. 内服:投喂0.15-0.2%的盐酸左旋咪唑或0.15-0.2%盐酸氯苯胍药饵,连续喂食5天。

2. 外用:使用0.5克/平方米晶体敌百虫与硫酸铜0.5克/平方米合剂,全池均匀泼洒3-4次,每次间隔5天。

以江苏省灌云县柘塘镇为例,近年来鲫鱼粘孢子虫病在该地区发生严重。当地养殖户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