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气囊炎防控难,病原复杂
环境因素
近年来,白羽肉鸡“气囊炎”病例中60%普遍存在霉菌毒素这一致病因素。只是,霉菌毒素并非直接导致纤维素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通过2009-2010年每年7~8月严重的霉菌病流行时期病变观察,并未发现该病变。治疗气囊炎病例时,根据病变程度,可酌情添加抑杀霉菌药物。
一、引起白羽肉鸡“气囊炎”病的因素
“三炎”纤维素样病变是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的表现。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浆膜上,尤其是肝被膜、心包膜、肺浆膜、腹膜、气囊膜。纤维素性炎症属于急性炎症,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两种主要成分——白细胞和抗体均依赖血液运输,因此在急性炎症中,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渗出这三种改变十分明显。结果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纤维蛋白及白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血管外间隙积聚。
肉鸡气囊炎的病理治疗与防治肉鸡气囊炎的病理治疗与防治2011,11,0409,09气囊炎的发生在近几年较为普遍和频繁,特别是肉鸡方面更为严重,一些养殖密集地区呈现集中发病的现象,呈现发病严重,病程长,致死率高,难以治疗。
肉鸡气囊炎发病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肉鸡气囊炎发病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赵国生/ 青大正大有限公司郑念军康娟/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气囊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
气囊炎是一种由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并非一种单独的疾病,其病因很复杂,也为治疗带来了困难。
血管通透性增高
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纤维素的大量渗出,提示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损伤较重,通透性明显升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血管外,在坏死组织释出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素,故有纤维素性炎之称。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因多样化、症状综合化、混感严重化,导致对白羽肉鸡气囊炎的认识和控制仍然存在很多误区,从而达不到及时控制的效果。近年来,整个行业对气囊炎的防控问题都处于无奈状态,个别兽药生产企业对该病认识比较充分,也生产出相应控制产品,但是治愈率不高,在70%以下徘徊。
在就是要确保处方的广谱性,因为气囊炎的病例都是混感疾病,只有广谱才能把感染病原全覆盖。所以鸡气囊炎疾病的有效治疗,单方或者单一一个产品...
五、冬季北方肉鸡养殖的几个注意:1.避免高温养殖;2.加湿加湿,没有湿度就很难防住气囊炎;3.关灯,每次关灯4-6小时,注意关灯前温度提高2-3度,避免...
5.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普遍存在: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影响治疗效果
肉鸡气囊炎在817、黄鸡中相对发病较轻或容易治疗,但白羽肉鸡发病较重且难以治疗,为了有效控制白羽肉鸡“气囊炎”病,各兽药企业相继研发生产专用药物。但是,有多少厂家生产的药物有效?又有多少个兽医能真正有效控制该病?只要大家经常到肉鸡养殖市场走走不难发现,基本上全国有效产品不上十个,但是这十个产品中治愈率在70%以上几乎没有。根据笔者在市场调研时了解得到信息,一部分有效的“气囊炎”专用产品都是大包装或组合药或一件套的产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该病都认识到不是一个致病因子引起的,是多种致病因子混合感染或影响引起的综合征——“气囊炎”病。那么,为什么多种成分或方向的专用制剂也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呢?
在发生“气囊炎”的鸡群中,很难找到不感染支原体、大肠杆菌的病例,甚至说是同时混合感染的,这个问题也已经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认知,但是,有部分兽医看到“包心、包肝、气囊炎”认为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是大肠杆菌的专利病变。一般,肉鸡环境较差,空气中有害气体经常存在,那么支原体、大肠杆菌经常存在于鼻黏膜、气管黏膜、眼结膜。如果,点眼滴鼻接种冻干疫苗,疫苗对亚健康的局部黏膜进行刺激,加快了局部炎性和排异反应;这时候,支原体、大肠杆菌 侵入黏膜血管内引起真正的感染。
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气囊炎”病例中占20%~30%
因为养鸡量加大,鸡群密集分布,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且明显传播成为现实。尤其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以黑龙江哈尔附近最为严重,然后是江苏徐州、山东临沂、胶州等养殖密集地区,最为常见。“气囊炎”病例中有20-30%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因,支原体、大肠杆菌为次因。
肉鸡气囊炎流行特别严重,治疗十分困难,既影响了养殖肉鸡的经济效益,也大大挫伤了养殖户的信心。仔细考察气囊炎的诊治过程,展昭认为,不论是肉鸡养殖户,还是兽医技术员,都应该对气囊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施行针对性良好的防治措施,否则,病急乱投药,治疗不力,还增加了药物投入,只能是雪上加霜。
纤维素性炎症,多是由某些细菌毒素或多种内源性、外源性毒素所引起。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发生于喉者多见家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引起喉部出现伪膜,易剥离。当纤维素性炎发生于浆膜和肺时,少量纤维素渗出,渗出的纤维素可被渗出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蛋白酶溶解、可溶解吸收;多量纤维素渗出则容易发生机化,甚至浆膜腔闭塞,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如纤维素性心包炎,由于心脏的博动,心包的脏壁两层相互摩擦,使渗出在心包腔内的纤维素在心包膜表面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如肺脏内出现条状纤维素样物质。纤维素性“气囊炎”病变就显现出来。
生成纤维素样病变
一般多见在肺脏内有不规则的结节,这是区别于大肠杆菌、支原体引起纤维素性肺炎一个主要点。纤维素性肺炎,肺三级支气管内是圆柱形黄色条状类结节,但是,结核病不是,而是不规则的结节。
肉鸡养殖过程中,鸡舍空气很难得到恰当的调整,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有害气体存在过多对呼吸的系统上皮黏膜免疫屏障破坏后,致病因子如支原体、大肠杆菌、鼻气管炎鸟杆菌,新城疫、流感病毒等都会肆无忌惮的侵入机体,使鸡只发病。
支原体感染早于大肠杆菌12~24小时,大肠杆菌再才进入血液。一方面大肠杆菌要远远大于支原体的个体;一方面,支原体在黏膜上存在的数量远多于大肠杆菌。
1.禽舍中CO2除部分由污物分解产生外,主要来源于家禽的呼吸。鸡安静时的排出的CO2也高出其它动物1倍以上。如1000只蛋鸡每小时呼出CO21700L,在通风不良的禽舍内CO2浓度特别高。CO2浓度高,空气pH下降,在酸性环境中呼吸道黏膜纤毛分泌粘液功能降低,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感染力下降。
可以说,引起气囊炎的病原十分复杂,临床治疗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判断不准病原,选不准有效药物,自然很难奏效。除大肠杆菌外,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病毒、支原体、曲霉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肉鸡后,都可以引起气囊炎。
众所周知,2~3年来家禽养殖业受该因素影响带来的损伤极大。但是,根据这两年的规律看,霉菌菌株多是混合感染或污染饲料,产生的毒素也是多样化,对机体的损伤也复杂化;但是,除了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明显死亡外,其它黑曲霉、烟曲霉、土曲霉等引起的多不出现死亡。黄曲霉毒素引起肺脏的结节变化,导致鸡群死亡率明显;其它霉菌及毒素不引起肺脏结节变化,引起的是肌胃角质层溃烂、腺胃肿大、肠黏膜脱落、采食量下降、过料、消瘦、免疫器官及外周器官萎缩等;最明显的就是生长极为缓慢,有人误认为是网状内皮增生病,其实不然。
4.鸡舍湿度过小,会引起鸡舍尘埃飞扬,尘埃上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更加快了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感染;引发或加快疾病的病情、发生。湿度必须有所把握,尤其是在治疗“气囊炎”病时,应该经常用高空喷雾来净化空气,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或疾病的发生。湿度过大,引起鸡舍内灰尘霉变引起霉菌病,损害气管黏膜。
再加上鸡舍干燥、粉尘过多、室内空气质量下降,CO2、NH3、H2S等...
肉鸡气囊炎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气囊通过肺与外界相通,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
病原微生物
这一切都归于肉鸡都很少接种流感疫苗,或根本不接着H5疫苗!那为什么肉鸡“气囊炎”大部分都有流感病毒存在?可以这样解释,环境普遍变差,支原体、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使几乎大多数肉鸡鸡群的呼吸道黏膜都是亚健康状态。目前,根据市场调研,流感流行季节80%“气囊炎”病例中有流感病毒存在;但是,这些病例中90%都是并发有支原体、大肠杆菌,20%~30%并发有结核病。
近年来一般多见H9亚型流感,一般使用药物都可以有效控制;但是,根据部分大专院校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2010年末至2011年3月流行一种H5亚型温和型流感,不属于高致病。给蛋鸡带来的是现象是治疗难度增加,疗程变长了,危害加大了。给肉鸡带来的现象是所有的呼吸道病都控制不住了,用什么药物都没有效果,用了对症成份足的药物制剂感觉有效,否则用3~4天没有感觉,从而造成养殖户、行业人大为困惑,而且更多的是表现在“气囊炎”病例中。
肉鸡气囊炎防控难,病原复杂,治疗周期长。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肉鸡气囊炎防控策略与案例解析。
在肉鸡养殖中,环境因素对气囊炎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禽舍中硫化氢的浓度过高,主要来源于含硫有机物的分解,尤其是消化不良时,消化道会产生大量H2S。当H2S与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接触时,会迅速溶解并与粘液中的钠离子结合,对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发鼻、气管、支气管和眼结膜的炎症,影响黏膜纤毛-粘液功能。
案例分析
在某养殖场,由于饲料霉变和鸡舍湿度过大,导致肉鸡气囊炎爆发。经诊断,该场气囊炎病例中,90%存在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并发感染,20%-30%并发有结核病。针对这一情况,养殖场采取了以下措施:更换了优质的饲料,并加强鸡舍湿度和通风管理;对鸡群进行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包括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气囊炎得到了有效控制,鸡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