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规模效应显著,效益高
鳜加工在淡水鱼中极具特色,主要加工方式为冰鲜鳜鱼低温发酵,以安徽省黄山市臭鳜鱼最为著名,加工产值约30亿元,成为鳜养殖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提升的典范。
只是,由于鳜鱼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因而一直以来在内地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养殖。但因为养殖技术的突破,我国鳜鱼养殖产量有所增长,加工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一、鳜鱼养殖产量快速增长鳜鱼是鲈形目鮨科鳜属的中型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在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鳜鱼被渔民称为“富鳜鱼”,创富潜力巨大。
湖北、江苏、广东和湖南等省市养殖水平、规模效益要高一些。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再培育15天后,即可成为10厘米左右的鱼种了。
地区 | 养殖规模 | 产量 | 产值 |
---|---|---|---|
湖北 | 50000 | 5000 | 5 |
江苏 | 40000 | 4000 | 4 |
广东 | 30000 | 3000 | 3 |
湖南 | 20000 | 2000 | 2 |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凸显出三水作为鳜鱼养殖产业高地的实力,而其背后所蕴藏的经济效益更是十分可观。2023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中,鳜鱼养殖技术获得了高度认可。
西沟人很少有人外出务工,村民大都就地搞养殖。“我们在家养鳜鱼,不比外面挣得少!”24岁的刘玉龙去年养了8亩鳜鱼,净赚了10多万元。他把这些钱全部投资到附近的塘湾村,租用20亩鱼池,今年要大干一场。
但活饵料鱼养殖目前是我国鳜鱼的主要养殖模式。目前,臭鳜鱼加工快速发展,市场多环节同时发力,鳜鱼成为了国内水产养殖品种中自主可控、产业链完整的代表。
本专题全面告诉你各种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养殖中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养殖的经验教训集锦,帮助你在养殖致富道路上加速前进。
国家大宗淡水鱼、特色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类、藻类等六大水产技术体系分别就草鱼、淡水鲈、鳜、大菱鲆、南美白对虾、牡蛎、海带等重点品种产业发展情况撰写了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养殖及捕捞情况、加工及贸易情况、市场及消费情况、技术研发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等。现将有关产业报告进行连载,供交流参考。
鳜产业发展报告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
西沟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轻人多。地里割草的,运送鱼饲料的,大多是青壮年。在仙桃这样的劳务输出的地方,许多村庄,见到的不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是牙牙学语的幼儿,西沟村年轻人“扎堆”反倒有些稀奇。
经过相关科研人员、饲料企业及养殖者们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鳜鱼配合饲料规模化养殖获得成功!使用配合饲料绿色健康养殖是鳜鱼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桃花盛开的时节,行走在湖北仙桃市西流河镇西沟村的乡间小路上,只见路两旁一个接一个的鳜鱼精养池里,增氧机喷射出的水花折射出美丽的彩虹,为这个普通村庄平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
目前,我国鳜鱼工厂化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我国鳜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疾病是影响鳜鱼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今年,江苏靖江市季市镇鳜鱼养殖户请来有益菌,担负起池塘清理工作,鳜鱼养殖成活率由原先的4成猛增至9成,亩均效益翻番。西梅市场需求大,价格稳定,经济效益显著。2014年,在省、市水产专家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在鳜鱼养殖池中放养草龟,探索创新立体养殖新技术,减少病害发生,促进养殖综合...
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肉多、营养价值丰富,被称作“贵鱼”。由于销路不错,如今,西沟人办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10个村的会员。西流河镇的鳜鱼及配套饵料鱼养殖面积,由2011年的3000多亩扩大至2012年的10000亩,今年有望发展到18000亩。合作社会长刘又平充满信心:“现在武汉人吃的鳜鱼,还要从广东那边运过来,我们西沟‘汉水乐’鳜鱼品质优良,市场前景不用担忧!”“鳜鱼养殖能致富。我们不仅要鼓励本村人养鳜鱼,还要到外村进行土地流转,形成鳜鱼养殖规模效应!”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曾泽军说。
因为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鳜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链延伸,提高养殖效益,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