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果子狸养殖之路: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在广袤的农村田野间,一项新的养殖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果子狸养殖。它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果子狸养殖之路。

果子狸养殖之路: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起步:一场偶然的发现

1985年,王运幸在广州的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了果子狸销售市场的火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商机,更是一个可能改变家乡农民生活的机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商州,开始了果子狸养殖的探索。

只是,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果子狸不易繁殖、容易生病等问题接踵而至。王运幸没有放弃,他耐心地研究养殖技巧,经过长时间的驯化,果子狸逐渐适应了家养环境,开始繁殖。

挑战:非典的阴影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果子狸养殖业陷入了绝境。人们纷纷恐慌,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活埋果子狸的事件。王运幸养的400多只果子狸,每天吃200多元的饲料,在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仅饲料就耗费了十几万元。无奈之下,他只得将大部分果子狸放生,仅留了8只。

只是,有关部门最终确定果子狸和“非典”病毒没有关系,政府也给予了养殖户适当的补助。王运幸的特种养殖之路得以延续。

突破:生态养殖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发展果子狸养殖,王运幸开始探索生态养殖的新模式。他发现,将果子狸养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项目 内容
养殖方式 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饲料来源 采用有机饲料,提高果子狸品质
疫病防控 引进专业疫苗,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王运幸的果子狸养殖场存栏1000多只,每年出售600多只,年利润达到30多万元。

带动:共同富裕的希望

王运幸的成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果子狸养殖的行列。他们通过学习王运幸的养殖技巧,不仅实现了增收,也为家乡的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

如今,不仅仅是果子狸养殖,还有山鸡养殖、南药益智种植等等,生态环保、效益良好的林下经济已经在白沙遍地开花。

下一步,王经协计划探索新模式,快速扩大业务服务范围,把养殖果子狸品牌化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结合起来,用现代化服务去对接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带动更多农民朋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只是,在果子狸养殖的过程中,一些小型养殖户面临着困境。为了减少损失,他们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将果子狸幼崽杀死。这一现象在2003年6月3日的新华网报道中得到了披露。

果子狸养殖之路: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在白沙,果子狸养殖成为了村民摆脱贫困的希望。一位名叫王运幸的村民,通过养殖果子狸成功脱贫,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王运幸是一位特种养殖的实践者,他深知特种养殖对保护生态、保护种源的重要性。他认为,特种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尽管辛苦,但收益相当可观。

张某甲在农田边设置陷阱,捕获了野猫、山鸡、山羊、果子狸、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这一行为引发了社会关注,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王经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建了水满乡水满村委会果子狸养殖基地和方响村贫困户果子狸抱团养殖示范点,带动了29户村民养殖果子狸,实现了脱贫致富。

白沙地区通过规划特色产业小镇,如南药小镇、茶香小镇等,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同时,白沙还完成了造林、培育苗木、义务植树等工作,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4%左右。

在白沙,陈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君通过探索新模式,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养殖蜜蜂,并免费赠予蜂王。他还探索了海狸鼠等动物的养殖技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白沙陈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果子狸存栏量为4000多只,预计年底可出栏,其中800多只是“扶贫狸”。这是牙叉镇方香村探索“党组织+合作社+飞地产业扶贫”结对帮扶南开乡高峰村贫困村民的新模式。

白沙南开乡高峰村地处偏远山区,为解决无法发展大规模种养产业的难题,白沙探索出“飞地”扶贫模式,将高峰村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资金入股至该养殖基地。

王运幸乐于将自己的养殖方法和技巧分享给其他养殖户,他经常给当地和湖南、江西、广东、河南等地的养殖户讲解养殖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