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鹧鸪价格提升,需优化饲养管理以降低成本

鹧鸪养殖:价格攀升下的成本优化策略

因为鹧鸪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鹧鸪价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只是,高昂的养殖成本也成为了养殖户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在价格攀升的同时降低成本,

鹧鸪价格提升,需优化饲养管理以降低成本
一、育成期管理

鹧鸪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胆固醇的优质野味肉食品。

1. 饲养方式

育雏方式和笼舍育雏方式有笼养和平养两种。笼养可以有效防止鹧鸪互啄、互斗,而平养则能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2. 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于雏鹧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 光照管理

光照与鹧鸪的采食、饮水、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光照管理的原则是在保证鹧鸪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达到适时开产的目的。光照的颜色以红色和白色为好。

4. 及时转入产蛋舍

不适于留种的鹧鸪除在限制饲养开始之时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或不符合留作种用的鹧鸪以外,在育成期还应经常注意观察,把不健康的、不能留作种用的及时淘汰处理。

5. 限制饲养的方法

限制饲养的时间和限制的程度主要依鹧鸪的体重而定,一般从12周龄开始至29周龄止。通过限制饲养,既能提高产蛋量,又能节省饲料,是种鹧鸪培育成败的关键。

6. 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7. 分群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显示,适当的分群可以减少鹧鸪的互啄、互斗现象,促使生长发育一致。笼养鹧鸪育成期适当的饲养密度是11-17周龄每平方米35只至40只,18至24周龄为25只至35只,25至29周龄为20只至30只。

8. 及时淘汰

及时淘汰生长发育不良、体质瘦弱的鹧鸪,有利于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策略 具体措施
优化饲料配比 采用高质量饲料,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根据鹧鸪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减少资源浪费。
加强防疫工作 做好疫苗接种、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减少因疾病导致的损失。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加强饲养员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通过优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是实现鹧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案例一:优化饲料配比,降低养殖成本

在鹧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据了养殖总成本的大部分。某养殖场通过优化饲料配比,成功降低了养殖成本。具体做法是,在确保鹧鸪营养需求的前提下,调整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减少高成本饲料的使用,同时引入低成本的原料,如玉米、小麦等。此外,还添加了适量的大豆粕和棉籽粕等蛋白质原料。通过这一策略,该养殖场在短短一年内,饲料成本降低了15%,鹧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得到了提高。

良好的养殖环境对鹧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某养殖场针对传统通风系统存在的弊端,创新性地引入了智能化通风系统。该系统通过自动调节通风量和风速,保持舍内温度和湿度的稳定,同时有效减少能耗。实施后,舍内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鹧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0%,发病率降低了20%,养殖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鹧鸪价格提升,需优化饲养管理以降低成本

销售渠道的优化对鹧鸪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某养殖场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成功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包括: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同时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这一策略,该养殖场鹧鸪的销售价格提高了10%,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