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关注如何提高黄秋葵产量

黄秋葵,别名羊角豆,富含多种营养,市场需求旺盛。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黄秋葵的产量至关重要。

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关注如何提高黄秋葵产量
一、选择适宜的地块

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因此,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是理想的选择。

二、整地施肥

深耕30厘米,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底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复合肥20公斤,整地前铺撒于地面,然后深翻入土,细耙拌匀。

施肥阶段 肥料种类 施肥量
底肥 腐熟厩肥、复合肥 每亩5000公斤、20公斤
追肥 尿素、复合肥 第一次:每亩6-7公斤尿素;第二次:每亩15-20公斤复合肥;开花结果期:每亩25-30公斤复合肥
三、适期播种

一般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定植,8月大量采收。黄秋葵种子种皮坚硬,播前应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条件下催芽,待60%~70%的种子“破嘴”时播种。

四、间苗中耕

黄秋葵出苗后要及时间苗,2~3片真叶时,除去病、弱、小苗,每穴留2株。幼苗出土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每10天左右进行1次。

黄秋葵较耐旱、耐湿,在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尤其是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夏季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或下午日落后进行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

六、设架摘叶

夏季要设支架防倒伏,可用长1米的竹竿或树枝插在植株根旁,支撑植株。在生长前期要防止营养生长过旺造成徒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七、防治病虫

黄秋葵病害较少,虫害较多。主要有蚜虫、蓟马、病毒病等,每亩可用10%福瑞松粒剂1000~1500毫克,于定植沟施基肥时条施。以后生育期如有虫害发生可用50%辛硫磷乳油、阿维菌素、螨立绝、灭扫利等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

深耕土壤,提升黄秋葵产量

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关注如何提高黄秋葵产量

地块选择与土壤要求

黄秋葵喜肥耐肥,在盛果期特别需要钾肥。施肥应以复合化肥为主,如诺施富的钾宝及硝钾钙硼锌。这些化肥不仅含有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含有营养元素和腐植酸等,有助于提升植株防御力,促进早期开花。播种后的5-7天和开花前的20-30天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掌握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高产种植的关键。通过精心选择地块、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病虫害和杂草,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都将得到显著提升。因为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黄秋葵的种植前景将更加广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