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玉米叶片出现核状病斑,疑似为核状黑粉病

在金黄的麦田间,玉米叶脉间悄然出现的核状病斑,如同一颗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田园的和谐。这些病斑,疑似为核状黑粉病,对玉米产量构成威胁。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神秘病斑的神秘面纱,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

玉米叶片出现核状病斑,疑似为核状黑粉病
玉米核状病斑的症状与种类

玉米叶片上出现的核状病斑,通常表现为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 后呈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0-1.5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

根据新疆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王建华的介绍,玉米叶斑病主要包括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玉米叶鞘紫斑病、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玉米圆斑病、玉米斑枯病和玉米灰斑等多种类型。

类型 特征
玉米大斑病 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小斑病 叶片上形成小型的核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 叶片上形成弯曲的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褐斑病 叶片上形成褐色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细菌性条纹病 叶片上形成条纹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叶鞘紫斑病 叶鞘上形成紫色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 叶片上形成枯死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圆斑病 叶片上形成圆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斑枯病 叶片上形成斑点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灰斑 叶片上形成灰色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

玉米生长季节,越冬病菌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菌萌发入侵,导致叶片形成核状病斑。

玉米抽雄灌浆期是发病高峰期。高温多雨、湿度大是导致玉米核状病斑发生的重要条件。

1. 选择抗病品种:筛选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玉米发生病害。

2. 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平衡搭配氮磷钾肥,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性,降低湿度。

3. 清园消毒:及时清除田间的病叶残枝,减少病源危害。

5. 防治药剂:发病时,使用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多菌灵、扑海因、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均匀用药,保证药剂的使用效果。

玉米叶片核状病斑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对产量构成威胁。了解病斑的症状、种类、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有助于农民朋友们有效控制病害,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叶片出现核状病斑,疑似为核状黑粉病

玉米核状黑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并传播。土壤结构、肥水管理不当以及品种的抗病性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例如,在新疆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部,我们发现玉米生长季节若土壤湿度大、温度适宜,病害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案例分析:新疆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防治实践

在新疆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我们针对玉米核状黑粉病的防治,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2021年,我们推广种植了一种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并在播种前进行了土壤消毒。种植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了水分和肥料的使用,并定期进行田间检查,一旦发现病斑,立即清除病株。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玉米核状黑粉病的发生率,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未来展望

面对玉米核状黑粉病这一难题,未来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建议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同时,加强科研投入,培育更多抗病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