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小麦种植技术提升,亩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以育龙头、延链条、抓创新、促循环、树品牌‘五大举措’为统领,推动优质小麦种植扩规模、上水平,打造优质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7月10日,汤阴县县长贾晓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贾晓军说:“千条万条,种好地才是第一条。没有稳定的土地面积,没有各种要素的投入,就没有优质强筋小麦的大面积种植和发展
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工作思路,汤阴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高标准粮田、土地整理、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资金9.4亿...
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辖9镇1乡,29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0万人,耕地69.8万亩,是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粮
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汤阴县聘请省、市专家成立了粮食生产专家指导组,制订各项技术方案,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增产潜力;组织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到村、技术培训到户、技术指导到田、落实责任到人”的模式,广泛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宣传和培训工作,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蔓延;通过农林病虫自动测控物联网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等设备,对虫情、病情、墒情、苗情和“气象十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自动采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及时预警、信息共享,及时为领导决策、民众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信息。
农机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朱永丰告诉记者,国家标准现在是收小麦的综合损失率是在1.2%以内,而新型收割机基本上损失率控制在0.5%、0.6%左右。而从去年秋种开始,山东就重点在全省规模种植主体推动落实6大关键稳产增产技术,大面积提单产。全链条精细管理力促大面积单产提升。
伴因为科技的进步与投入,中国小麦种植技术逐渐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化转变。因为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绿色、有机的小麦产品越来越受欢迎。通过技术革新、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导向,预计该行业将持续稳健增长,并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今年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农技服务更加精准,农民种植技术更加娴熟,出苗、除草、化控等环节提升完善。2022年、2023年,全国农技中心粮食处在平原...
核心提示:为大面积、整建制提升我国小麦单产水平,推进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小麦专家指导...
位于菜园镇的地保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4000亩地即将播种。“今年我会继续种植优质强筋小麦,这个品种的小麦不仅能卖出好价钱,政府还发奖补金,而且有专门的合作企业前来收购,很有发展前景。”10月15日,该合作社负责人李帅伟说。
近年,汤阴县在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充分发挥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区优势,大力发展小麦经济,通过市场引导、...
“从整体来看,我县56.4万亩小麦长势很好,收成稳中有升。”汤阴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张剑伟说,“据预产调查,如果接下来几天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我县小麦今年平均亩产将达487.5公斤,较上年增产2%;高标准粮田建设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627.2公斤,较上年增产1.95%,较大田增产28.7%。”
小麦种植技术提升方案目标与范围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提升关乎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只是,部分地区仍存在技术水平不均、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亟需通过技术提升来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例如,若当前单产为每亩450公斤,经过合理改良与管理,有望在两年内提升至540公斤至585公斤。
汤阴县小麦种植技术提升,亩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新高。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汤阴县小麦种植新法,亩产创新高案例解析。
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汤阴县通过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增产潜力。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治宣传和培训,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展望未来,汤阴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