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生长中后期易发叶斑病,影响产量和品质
李先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疮痂病、白绢病等叶部病害,主要虫害有花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以及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蛴螬和金针虫是危害花生的重要地下害虫,危害花生根和荚果,严重影响产量。在上述药液中加入可明显增强花生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在花生生长中后期,注意观察花生的茎叶,发现叶片上有失去绿色的叶斑出现,要叶面喷洒3000~4000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水溶液,或800倍30%噻森铜水溶液,或3000~4000倍43%戊唑醇水溶液进行防治。
病害类型 | 防治方法 | 使用药剂 |
---|---|---|
褐斑病 | 叶面喷洒 | 3000~4000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水溶液 |
网斑病 | 叶面喷洒 | 800倍30%噻森铜水溶液 |
黑斑病 | 叶面喷洒 | 3000~4000倍43%戊唑醇水溶液 |
其他病害 | 根据具体病害选择合适方法 | 芸苔素内酯等增强抗病性药剂 |
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茎叶,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花生叶子上都是黑斑,是什么病?花生叶斑病,叶片长有黑斑,严重时引起花生叶片干枯脱落,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及生长,最终会降低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用百菌清可以防治,实惠效果明显,或用苯甲·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效果较好。如果有白绢病、根腐等,建议用噻呋酰胺。
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类型,一般多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在苗期也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秆也会受害。
已经阐述了花生生长中后期易发叶斑病,影响产量和品质。,现在进入花生叶斑病防治: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的主题。
除了叶斑病,花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虫害也是李先生关注的重点。他通过叶面喷洒甲维盐、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水溶液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发生。
白绢病则表现为茎基部褐色腐烂,附着白色绢丝状物。针对这种情况,李先生使用了异菌脲、腐霉利等水溶液进行喷洒和根部淋灌,有效地遏制了白绢病的蔓延。
花生叶斑病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荚果的饱满度和成熟度,是制约产量的关键因素。李先生通过综合防治措施,使花生叶斑病的减产率降低了10%-20%,在一些严重地块甚至降低了30%以上。
通过实践,李先生出了一套适合本地花生产业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改善了花生的品质。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未来,李先生计划进一步探索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新型技术,以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