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亚麻蝼蛄:一种以亚麻为食的农业害虫

亚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其中,亚麻蝼蛄便是其中一种严重的害虫,它不仅对亚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更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

亚麻蝼蛄:一种以亚麻为食的农业害虫
亚麻蝼蛄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具体操作
毒饵防治 将5kg谷秕子煮成半熟,或将5kg麦麸等炒香,然后拌药制成毒饵,选择无风闷热的晚上,将毒饵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
灯光诱杀 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特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为了控制这种害虫,许多农民朋友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卷叶杀星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农药时,务必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保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非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长,超过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别于华北蝼蛄。

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麻田穴表土层下开掘隧道,咀食麻块茎,将块茎吃成孔洞或缺刻,使麻与蜜环菌断裂,破坏麻与蜜环菌之间的养分供应关系,常由此诱发块茎腐烂病。

华北蝼蛄在北方地区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地下150cm处越冬。春季土温回升至8℃时上升活动,在地表常留有10cm左右长的隧道。4~5月进入危害盛期,6月中旬以后天气炎热时潜入地下越夏产卵。若虫13龄。华北蝼蛄喜潮湿土壤,沿河及湖边低湿地区发生较重。成虫有趋光性。分布广泛,国内以北方各省为害重。

突然发现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听过蝼蛄这个名字了,记得小时候经常会听爸爸提起,蝼蛄俗称拉拉蛄,是一种多食性地下害虫,以其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

将亚麻蝼蛄:一种以亚麻为食的农业害虫,严重威胁亚麻种植。梳理完毕后,可以着手探讨亚麻害虫防治新策略。

亚麻蝼蛄,这种常出没于农田的害虫,给亚麻种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它们以成虫和若虫的形态,在土中挖掘隧道,吞噬亚麻块茎,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引发病害。防治这类害虫,关键在于了解它们的发病规律和习性。

亚麻蝼蛄:一种以亚麻为食的农业害虫
2. 防治难点

由于蝼蛄昼伏夜出,且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传统的防治方法如灯光诱杀效果有限。同时,由于蝼蛄具有挖掘隧道的能力,单纯的化学防治也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二、新型防治策略的应用与效果

针对亚麻蝼蛄的防治,我们尝试了一系列新型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引入了天敌昆虫,如捕食螨和寄生蜂,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控制了蝼蛄的数量。此外,我们还利用了微生物菌剂,如白僵菌和绿僵菌,这些微生物能够侵入蝼蛄体内,导致其死亡。

我们利用了光、电、声等物理方法,如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超声波驱赶蝼蛄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必要时,我们仍然会使用化学农药,但会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并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案例分享:坝上地区亚麻蝼蛄防治实践 1. 具体措施

我们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方案,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指导他们进行实施。

四、未来展望

深入研究亚麻蝼蛄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技术培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