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900多斤腊肉险流入市场,食品安全隐患严重
黑作坊腊肉险流入市场,食品安全隐患严重
近日,晋江市东石边防所接到举报,称辖区白沙村一石头房内藏有一个黑作坊,非法生产腊肉和香肠。民警联合工商人员赶到现场,当场抓获正在生产腊肉的四川人谢某,以及三名正在作业的员工。
据了解,这个黑作坊位于一个毛坯房内,地上污水横流,四处都是灰尘,卫生条件极差。谢某称,他从11月开始经营这个作坊,购买了机器设备,雇用老乡李某等人负责生产。而用于生产腊肉和香肠的猪肉,则是他从市场上买来的,大部分盖合格印。民警在现场还查获900多斤成品的腊肉,以及部分悬挂的猪肉。腊肉生产后将会被送到市场上,让小摊贩贩卖。
这一事件 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近年来,地下黑作坊生产的有毒有害食品数量巨大,流入市场后严重危及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据东莞二区检统计,该院查办的14件案件中,涉及毒腊肉、毒鸭肉、毒肠粉、假盐等共计578吨,其中,涉及毒腊肉、毒腊肠、毒鸭肉共计27吨、毒肠粉、毒河粉共计330吨、假盐181吨。
案件名称 | 涉案食品 | 涉案数量 |
---|---|---|
毒腊肉案 | 毒腊肉、毒腊肠、毒鸭肉 | 27吨 |
毒肠粉案 | 毒肠粉、毒河粉 | 330吨 |
假盐案 | 假盐 | 181吨 |
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打违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严格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加大对违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执法困境 地下食品加工“黑作坊”产量惊人,且容易形成灰色产销链条,但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却存在线索发现难、证据搜集难、完全根除难等问题。这为打击非法食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监管与对策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监管,严密防控产销关键环节,坚决杜绝变质食品流入市场;二是建立统一的监测体系,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同时避免谣言及恐慌的产生;三是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四是建立市场准入制,确保食品安全。
未来展望 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