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酸腐病是荔枝果实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荔枝,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特产水果,以其鲜甜可口而备受喜爱。只是,荔枝在成熟期间却常常遭受一种名为“酸腐病”的真菌性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主要侵害成熟果实。发病初期,病部呈现淡褐色,逐渐变为暗褐色,并迅速扩大,使整个果实变黑褐色而腐烂。腐烂果实表面布满白色霉层,果肉烂臭,并散发出酸臭气味和流出酸臭水。
发病原因
果实成熟度:成熟果实更容易受到酸腐病的侵害。
伤口:受到蝽蟓、蒂蛀虫等害虫危害或机械损伤的果实更容易感染。
环境条件: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和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能力强的荔枝品种,如桂味、糯米糍等。
2. 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1. 喷洒杀菌剂:在荔枝转色后,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800倍90%敌百虫、1500倍4.5%氯氰菊酯、700倍克露混合液,或1000倍80%敌敌畏、1500倍2.5%溴氰菊酯、1000倍80%代森锰锌混合液,连续喷洒2-3次。
2. 采收前处理:在采收前7-10天,喷洒一次800倍75%抑霉唑水溶液,防止果实感染酸腐病。
案例分析地区 | 防治效果 | 时间节点 |
---|---|---|
广东省广州市 | 防治效果显著,病果率下降20% | 2022年5月 |
福建省漳州市 | 防治效果较好,病果率下降15% | 2022年6月 |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荔枝酸腐病的发病率,保障荔枝果实的品质。
病害症状与传播途径在果实成熟期,应定期喷洒抑霉唑、克露等药剂,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同时,针对蒂蛀虫等害虫,可选用敌敌畏、溴氰菊酯等高效低毒的农药。这些措施有助于切断病害的传播链,保护荔枝的健康生长。
案例分享:广东某荔枝园的防治实践位于广东的某荔枝园,近年来通过实施上述防治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园在2019年夏季,针对荔枝酸腐病进行了全面防治,共喷洒了5次药剂,有效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据统计,该园荔枝酸腐病的发生率从2018年的15%降至2019年的3%,果实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综合防治,保障荔枝产业发展荔枝酸腐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未来,应继续加强科研力度,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共同守护这片甜蜜的果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