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扁豆地老虎为害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地老虎,学名为小地老虎,其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适宜的繁殖环境为温度15-25度、湿度80-90%、土壤含水量15-20%。这种害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傍晚出土活动。
形态 特点
圆形,表面有网状花纹
幼虫 体色灰黑,头部褐色,体长约2-3厘米
体长约2厘米,黄褐色,外被白色丝茧
成虫 体长约1.5厘米,灰褐色,前翅有两条黑褐色横带

虎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特性,可以在傍晚地老虎出土时,用800倍的50%辛硫磷或1500倍的20%氰戊菊酯乳油或2000倍的50%二嗪磷乳油或3000倍的2.5%溴氰菊酯乳油,进行喷施防治。

扁豆地老虎为害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播种前或移栽时,用4%二嗪磷颗粒剂2-4公斤/亩,进行穴施或条施,防治小地老虎效果十分突出,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

扁豆地老虎严重为害期防治措施

应用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制剂制成毒饵,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芫菁夜蛾线虫制成毒饵或浇灌对小地老虎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蔬菜大棚大量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天敌昆虫,以减少地老虎的发生。

孵化后一、二龄幼虫是第一个防治重点时期。对于三龄幼虫,早上露水未干时是第二个防治重点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期,采取综合措施,把地老虎为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之下。

扁豆的虫害防治,地老虎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为害蔬菜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两种,是苗期地下主要害虫之一,地老虎成虫喜吃糖蜜,有飞扑黑光灯的趋性,主要以幼虫为害

对于地老虎防治,应该做好前期的预测工作,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土农药防治

兔粪液1千克,加水10千克盛缸内,密封沤制15~20天,使用时充分搅匀过滤,用此液30千克/亩灌根,能有效防地老虎。

敌百虫1份调匀,也可用泡菜水、已发酵变酸的食物加入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使用,均有诱杀效果;或堆草诱杀幼虫,将地老虎喜食的新鲜草或菜,如苦荬菜、白茅、刺儿菜、苜蓿、艾蒿等,拌入50%辛硫磷毒杀;或采用人工拔土捕捉,减轻危害,也有一定效果。

糖醋诱蛾

在四月上旬盛发期用3份糖、4份醋、1份酒、25份水调匀后放入盆中,离地面1米左右,诱杀成蛾,每亩放5盆,白天把药盖上,晚上再揭开盖。

豆薯抗逆性较强,但易被地老虎类害虫危害

严重影响其产量与质量,进而影响种植豆薯的经济效益。

1、苗期症状:当豆薯处于幼芽幼苗期时,地老虎类幼虫用咀嚼式口器将豆薯幼芽及幼苗咬断,致死苗,造成田间缺窝断行现象,严重影响豆薯产量。

以幼虫为害,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据我国记载的地老虎就有170余种,已知危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

防治大豆地老虎方法主要是:低龄幼虫用药防治,高龄幼虫人工诱杀。

冬季铲除田埂杂草沤肥,消灭越冬幼虫及蛹。

在作物出苗前,清除田间杂草,用鲜草堆放行间,于清晨捕捉诱到草堆里的幼虫。

土壤处理:播前开2—4厘米浅沟,先在沟内施3%乙基硫环磷颗粒剂每亩3公斤,再播种覆土。

毒饵诱杀:90%晶体敌百虫1公斤,加水10公斤,拌铡碎的鲜草或鲜菜叶10...

汇报人:2023-12-21

扁豆病虫害概述

目录

铲除田间杂草、杂物、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深耕翻土,冻凌炕地;灌水等。

⑤毒饵诱杀

按每亩用2.5%敌百虫粉0.5千克或90%敌百虫粉50克,拌25~40千克、长约3厘米长的鲜草或鲜菜叶,每天傍晚撒于田间。

⑧灌根

当发现被害虫咬断的残体,而又没有捉到害虫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灌在植株周围的土壤中将其消灭。

幼虫一经孵化,便群集在植株的心叶及幼嫩部分,昼夜危害,这时幼虫食量小,抗药能力弱,是防地老虎的最佳时机。3龄以后幼虫食量增加,抗药能力增强。

4龄以后幼虫喜吃鲜嫩多汁的菜叶、杂草和炒香的麦麸

泡桐树叶对各龄幼虫均有较好的诱杀作用。黄地老虎为害期比小地老虎的为害期晚20~30天。

⑦人工捕捉

发现田间幼苗被咬断或缺苗时,或食后留下断茬较整齐平滑,扒开被害株周围土层,就能捉到地老虎,连续捕捉4~5天就能消灭第一代地老虎。

每天早上或上午采集鲜叶,置于阴凉通风处备用,在傍晚时把泡桐树叶放在地老虎为害的菜田里或苗床畦面上或走道上,叶面朝下,叶背朝上,每平方米放5~10张叶,若虫口密度大可多放;反之少放。

当晚地老虎幼虫会聚集在叶面上,翌晨收集所放叶片,将地老虎幼虫集中杀死,叶片收起来保湿还可再用,一般用1~2次,可基本消灭地老虎。

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可杀死黄地老虎;用病毒颗粒体也可杀死地老虎。

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地老虎。

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不仅要理解扁豆地老虎为害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还要全面掌握高效防治扁豆地老虎,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扁豆地老虎,学名土蚕,是农作物的常见地下害虫之一。这种害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均以地下或近地表的植物根系为食。小地老虎的繁殖条件较为严格,它们偏好15-25摄氏度的气温,80-90%的相对湿度,以及15-20%的土壤含水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地老虎的虫卵和幼虫繁殖迅速,给农作物带来严重威胁。

扁豆地老虎为害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农业防治铲除田间杂草、杂物,清除地老虎的产卵场所及食物来源。深耕翻土,冻融炕地,以及灌水等方法,都能有效抑制地老虎的生存环境。

化学防治在播种前或移栽时,使用4%二嗪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能有效控制地老虎。此外,辛硫磷、氰戊菊酯、二嗪磷等农药的混合使用,以及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制剂制成的毒饵,也都是有效的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利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病毒颗粒体等生物农药,以及BT乳剂、苏云金杆菌等,也是防治地老虎的一种方法。

物理防治利用泡桐树叶、南瓜叶、鲜菜叶、鲜草等进行诱杀,或者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等诱蛾设备,都是辅助防治地老虎的好方法。

早期预防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使用二嗪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化学防治在幼虫孵化初期,使用辛硫磷、氰戊菊酯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制剂制成毒饵,进行诱杀。

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糖醋液等诱蛾设备,减少成虫数量。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该地区扁豆地老虎的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扁豆产量和质量得到了保障。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扁豆地老虎的防治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发也将不断推进。同时,信息技术在病虫害监测和控制中的应用,也将为扁豆地老虎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