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鱼肥米香
后来人较懒,不愿沾泥,农业生态科学家便想出了在水稻田养鲤鱼和鲫鱼的妙招。鱼儿吃饱喝足后排出的粪便,成了稻子的天然肥料,形成了一种共生互利的生态模式。
项目 | 内容 |
---|---|
实施时间 | 自今年4月以来 |
实施地点 | 通江县广纳镇 |
投资金额 | 100万元 |
土地流转 | 200亩 |
红米比一般白米蛋白质含量高30%,富含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由于红米口感粗糙,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种植者减少。
李中将表示,明年村里将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将红米稻田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稻田养鱼鳖亩产效益达1.5万元,使农户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节约成本100余元。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既得到土地流转费,又能学到新的农业技术。
新三村在种植红米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稻田养鱼”技术,既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提高稻谷价值。
从长远来看,红米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对生态环境保护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们刚刚完成了稻田养鱼,鱼肥米香,原生态红米,绿色健康之选。的讲解,现在切换到稻田养鱼,红米香鱼,健康生活新选择。。
稻田变宝库,红米香鱼跃
在广袤的田野间,一场农业变革悄然兴起。不再是单一的稻米种植,而是稻田养鱼的生态新模式,它不仅为土地带来了生机,也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让我们以通江县广纳镇为例,一探究竟。
自今年4月起,广纳镇启动了高标准稻田养鱼推广项目。通江县柏瑞农业有限公司投入100万元,流转200亩土地,引入稻鱼养殖。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李中将透露,红米虽然口感略粗糙,但与白米搭配熬粥煮饭,口感更佳。目前,红米已经吸引了一些客户的关注,销售前景看好。
尽管红米的产量相对较低,但其在市场上的潜力巨大。因为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红米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在新三村,红米的种植已经得到了市卫生局的认可,并得到了帮扶支持。去年,全村种植红米20多亩,每亩收获500多公斤,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展望未来,红米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健康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