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计划建立小龙虾基地,助力当地民众脱贫致富
庆云县尚堂镇龙诚社区,一个曾经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集体收入微薄的贫困社区,如今在王建军的带领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指标 | 数据 | 单位 |
---|---|---|
立卡贫困户数量 | 4.58万户 | 户 |
立卡贫困户人口 | 9.59万人 | 人 |
预计小龙虾养殖每亩收入 | 5000元以上 | 元 |
计划建立生态龙虾养殖基地面积 | 200亩以上 | 亩 |
立卡贫困户4.58万户、9.59万人。从调研情况看,贫困与不贫困的边界线主要体现在生活质量上,老百姓院里有粮食,手里没钱花,年收入上不去。如果单纯靠种粮,没有副业,不去打工,想过上好日子是很困难的。
基于我市市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精准扶贫,让群众精准脱贫。在工作推进上,要蹄急而步稳,有了好思路,王建军便立即行动。6月5日至7日,他带领尚堂镇以及社区主要负责同志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考察龙虾养殖项目。
王书记带着我们观摩了盱眙最大的龙虾专业养殖示范基地,还和当地水产局、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盱眙龙虾产业链条长,注重产学研结合和品牌建设,这为我们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程春元说。
村里依靠扶贫政策和市工商局派驻第一书记王建军的帮助,建成了小龙虾养殖基地,成立了合作社,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实现了富民富村。
做好龙虾文章,王建军和马振华计划二下盱眙,学习电商销售,把龙虾卖到网上。而且庆云的小龙虾正面对着广阔的市场。
王建军和马振华是德州市工商局的干部,2015年4月份,两人成了庆云县尚堂镇龙诚社区的第一书记。进村报到,两人就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道路难走、光棍汉多,村集体几乎没收入。怎么办?走访过程中,他们发现村里废弃坑塘多,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于是,两人想到了餐桌上的小龙虾。6月份,两人带领大家考察学习,确立了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决心。
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甘为孺子牛、愿当奉献牛、勇做拓荒牛,能吃苦、敢担当、善作为,传承发扬老黄牛精神,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7月13日,王建军邀请盱眙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来到社区,让他就养殖规划、饲料饲草来源、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指导。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虾池7个,总面积52亩,预计10月份就能收获第一批小龙虾,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谈到产业未来发展,王建军、马振华有了更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以小龙虾养殖产业为基础,在龙诚社区建立一处200亩以上的生态龙虾养殖基地,带动周边社区形成5个养殖水面50亩以上养殖场,争取在尚堂镇以及周边乡镇建立20家龙虾养殖合作社。
同时结合庆云县‘全民创业、全县电商’的规划,借助网络平台,全方位推广特色农产品,叫响‘龙诚小龙虾’这一品牌,真正形成大产业,让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养殖小龙虾用的水和饲料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虾的腹部都是半透明的,说明它们的生长环境非常好。”王建军说。
今年中秋节前出的第一茬虾也已销售完,为了漳源出产的南美白对虾能尽快‘游’上本地人的餐桌,目前公司正准备再新建2条生...
看着虾池里长势良好的小龙虾,王建军兴奋地说,他相信庆云的龙虾很快就会端上北京的餐桌。接下来,还要申请商标,建立龙虾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
龙诚社区是省级贫困社区,共有760户村民,青壮年大都在外地打工,其他群众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种地。驻村伊始,王建军、马振华了解到社区基本上没有集体收入,带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便成了他们的工作目标。
刚来这里的时候,看到什么产业也没有,心里确实打怵,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跟社区负责人商量,结合这里地下水位较高,新建水库和坑塘较多,适合水产养殖的实际,决定走小龙虾养殖这条路。“有了方向后大伙都有了干劲!”马振华说。
解释完王建军计划建立小龙虾基地,助力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意义,再解读小龙虾基地:脱贫致富新引擎。
拓荒牛。何为拓荒牛?就是善于开拓新领域,在新领域你吃得苦,有创新精神,有成绩的牛。我们的党员干部,
听了陈书记算龙虾账,会议一结束,大众网记者就赶往庆云县尚堂镇和睦程村,实地探访德州的“放心农场”。今年4月份,市工商局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建军、马振华上任后,瞅着村里的几个闲置坑塘,和清澈的蜿蜒小河,想起了夜市上的小龙虾。
王建军说,他们计划依托龙虾养殖龙头基地,进一步拓展龙虾垂钓、天鹅嬉戏、果实采摘、笨鸡品尝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