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套袋技术如何提高果实品质?
枇杷套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栽培管理方法,通过在枇杷果实成熟前将其套入特制的袋中,达到保护果实、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枇杷套袋能有用地防止冬春季候天气严寒,减轻春雨带来裂果、预防病虫和鸟害,同时较着地削减农药残留量,达到无公害农产物,套袋后的果实光彩鲜...
套袋前先疏去一部分尚嫌过多的果穗支轴,通常每穗中保留2~3个支穗,然后疏去病虫果、冻伤果或机械损伤果,再疏去小果和密生果,保留中部膨大稍圆的果实。树势旺、结果枝强壮、叶片多的树,以及树冠中部和下部适当多留,相反则少留。疏果后必须喷一次药,以杀菌和杀虫药剂混合喷用。喷后等待药水干了,才进行套袋。应遵从由上到下,从里到外,小心轻拿的原则。不要用手触摸幼果,防止果面形成果锈,不要碰伤果和防止落果。将袋口充分撑开,手托起袋底,将幼果套入袋中,位置适当,防止果实触及袋面,以减轻日灼。袋的基部提紧后,用尼龙线扎紧,也可用订书钉夹住。每批套袋宜在袋上作出标记,区别成熟期的迟早,以便采收时辨认。中途如出现纸袋破损,要及时补牢。摘果时撕袋。
套袋后,可减少果实与枝叶间相互摩擦而造成的机械伤,同时减少枇杷果实上的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安全性,增加种植效益。枇杷套袋可以防止果实的多种病虫危害,保持果皮上的茸皮完整,果粉增多,色泽鲜艳,使果实外形美观,还可避免或减轻果实日灼、裂果、果锈等多种生理障碍的发生。
蒙自枇杷套袋时间多数集中在8月、9月、10月,11月,一般在谢花后出现小果月小果座稳后立即开始,进行后一次疏果后为宜,选择大小适合的果袋既要起到保护果实又有空间透气的作用。果实套袋可预防高温对果实的直接伤害,预防锈、紫病、日灼病、栓皮病,吸果夜蛾等病、虫、鸟类危害,减少雨后太阳暴晒时造成的裂果,同时可避免药液直接喷洒在果面上而影响果品安全,还可使果实着色好...
早熟枇杷1月初幼果就有拇指那么大,可以进行套袋。一般福建省与广东省个别地区比较早,但若有冻霜的地区,可以提早套袋,则可减轻因冻害而造成的损失。
套袋材料对果实色泽与品质影响较大。如用透明度高的白纸或报纸做纸袋,果实深红色,糖度高,但果肉较硬,果汁较少,风味较差:而用透明度较低的荔枝袋套袋,果皮浅红色,果软而多汁,味佳,但糖度较低,但成本太高,一般农民接受不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报纸袋,成本低,效果好,农民容易接受。将报纸订成长方形纸袋,长20厘米×宽15厘米,具体依果穗大小而适当增减。由于早熟品种在2~3月份成熟,但那个时候没有别的水果,果实易受鸟类、夜蛾和蝙蝠为害,因此采用二层的报纸袋。
枇杷套袋技术能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方面 | 效果 |
---|---|
果实色泽 | 鲜艳,果粉增多 |
果实口感 | 果肉细嫩,果汁丰富 |
果实安全性 | 农药残留量降低,果品安全性提高 |
果实外观 | 美观,减少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
枇杷套袋不仅保护了果实免受环境侵害,还显著提升了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套袋后的枇杷,色泽更加鲜艳,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升果实外观品质的措施
枇杷套袋的最佳时期是在枇杷开始怕得果时。在这一时期,套袋可以有效减轻春雨带来的裂果以及预防病虫害。套袋前,应先疏去多余的果穗支轴,保留2至3个健康支穗,并剔除病虫果、冻伤果或机械损伤果。疏果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喷药,以杀菌和杀虫。待药水干燥后,才能进行套袋。
为了验证套袋技术的实际效果,我们选取了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洛阳青枇杷和安徽大红袍枇杷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果园设在黄岩区江口镇唐家岙村和院桥镇沙门店村的山坡地,海拔高度在 #% & ’% & !’ 年生。株行距为#*%月 !. & !/ 日和 !---年 )月 !#日,分别进行报纸套袋和牛皮纸套袋处理。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报纸套袋在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减少病虫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枇杷套袋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种植技巧,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其优越性。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枇杷套袋技术将为枇杷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助力枇杷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