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人工驯化栽培项目,旨在研究人参果的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
人参果,又被称为香艳梨或香瓜茄,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茄科茄属多年生植物。其果实形状独特,多似心脏形和椭圆形,成熟时果皮金黄,带有紫色条纹,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果肉清爽多汁,风味独特,不仅富含高蛋白、低糖、低脂肪,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近年来,青海省在蕨麻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拥有国内首个国家审定的蕨麻品种,还育成了7个优良品系。同时,对西藏部分地区蕨麻品种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秋冬茬栽培:丰收的季节秋冬茬栽培是人参果种植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在6到7月份进行扦插育苗,8到9月份定植,10到11月份开花坐果,冬季陆续上市。这茬产量虽不高,但效益较好。为了丰富净土健康产业发展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西藏特色资源,今年科技局专门安排项目资金,组织生物研究所开展“人参果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茬口安排 | 秋冬茬栽培 | 冬春茬栽培 |
---|---|---|
扦插育苗 | 6到7月份 | 9到10月份 |
定植 | 8到9月份 | 11到12月份 |
开花坐果 | 10到11月份 | 1到2月份 |
上市 | 冬季 | 春季 |
拉萨市科技局生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工作人员在5月5日至9日期间,分别在堆龙德庆县、达孜县及山南地区采集野生蕨麻种子,并在达孜县邦堆乡试验种植。如果试验成功后,将大批量推广种植。
近期,课题研究组已完成了试验方案设计、野生蕨麻采集、定植等相关基础工作。项目试验地面积3亩,将开展密度、施肥、播期等一系列栽培试验。
栽培技术方面,利用保护设施栽培,有显著地增产效果。人参果喜温、喜光、喜肥,适宜温度22-28℃,适应温度范围8-35℃。在栽培方式上,有早春大棚栽培、春季露地栽培、夏秋季栽培及冬季温室栽培等多种方式。
据了解,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涨坝村从甘肃引入人参果,在温室中试种,经过3年的种植观察发现,人参果适宜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通过几年试验,出入参果在新疆奇台县种植经验。
他们育成的7个优良品系中,可以食用的有5个,药用1个,生态类1个。这种蕨麻可以食药两用,青海省开发研制成功后,每公顷纯利润可达10至14万元。如果西藏本地不能及时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将面临本地资源被外地控制的窘境。
但蕨麻作为一种完全野生生长的资源植物,且为藏区群众的民俗食品,每年大量蕨麻被无序采挖,蕨麻资源储量不断下降,蕨麻种质资源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人参果人工驯化栽培项目,旨在研究人参果的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人参果驯化栽培:创新应用与未来展望。
人参果的神秘魅力:驯化栽培新篇章
青藏高原的特产:蕨麻资源开发与保护
栽培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保护设施栽培的显著效果
利用保护设施栽培,人参果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原名“茄瓜”的植物,现我国各地通称为“人参果”。其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大田种植或中亚热带采用设施栽培。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在涝洼粘重地块栽培,因为人参果怕涝。
本文通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花卉人工驯化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和验收,了该项目的成果和经验。在野生花卉的人工驯化、繁殖和栽培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创新。
人参果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低糖、低脂肪等特点的果实,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人参果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只是,在人参果的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相信在科技工作者和农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人参果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