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亚麻造桥虫,一种以亚麻纤维为食的昆虫

在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中,亚麻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只是,亚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却时常受到一种名为“亚麻造桥虫”的害虫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

亚麻造桥虫,一种以亚麻纤维为食的昆虫
亚麻造桥虫,你了解多少?

亚麻造桥虫,顾名思义,是以亚麻纤维为食的一种昆虫。它常在亚麻作物上造成严重损失,尤其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黄淮海等麻区,更是猖獗无比。

生活习性

亚麻造桥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黄河流域,每年发生3-4代。一代幼虫危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二代在8月上中旬,三代在9月上中旬。它具有趋光性,卵散产在叶片背面。初孵幼虫活跃,稍大后转移至上部危害,老龄幼虫在苞叶间吐丝卷包,在包内作薄茧化蛹。

形态特征

亚麻造桥虫成虫体长10-13毫米,头胸部桔黄色,腹部背面灰黄至黄褐色;前翅外端暗褐色,有4条波纹状横纹,内半部淡黄色,有红褐色小点。卵扁椭圆形,青绿到褐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5毫米,头淡黄色,体黄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灰褐色,中间有不连续的白斑,胸足3对,腹足3对,着生在4-6腹节上,爬行时虫体中部拱起,似尺蠖。蛹红褐色。

为害特点

亚麻造桥虫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果和嫩枝。初孵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像筛孔;大龄幼虫把叶片咬成许多缺刻或空洞,只留叶脉。严重时,整株亚麻作物叶片被吃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面对亚麻造桥虫的威胁,农业生产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损失。

防治方法

成虫发生期,在田间用杨树枝把或黑光灯诱杀。

卵孵化盛期,用7216菌剂或Bt乳剂100倍液,还可用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幼虫孵化盛末期到3龄盛期,喷洒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50%辛氰乳油1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奇箭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用药量
成虫发生期 杨树枝把或黑光灯诱杀 适量
卵孵化盛期 7216菌剂或Bt乳剂 100倍液
幼虫孵化盛末期至3龄盛期 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48%乐斯本乳油等 交替使用,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亚麻作物害虫防治背景

我国麻类作物种类繁多,包括黄麻、红麻、苎麻、大麻、青麻、亚麻和龙舌兰麻等。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栽培技术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害虫种类复杂,群落组成亦有差异。特别是小造桥虫,每年7-8月常猖獗为害,成为华南、长江中下游、黄淮海麻区的重要害虫。以1977年浙江麻区为例,每亩有幼虫20余万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纤维品质。

亚麻造桥虫,一种以亚麻纤维为食的昆虫

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杨树枝把或黑光灯诱杀。

在卵孵化盛期,使用7216菌剂或Bt乳剂100倍液,以及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幼虫孵化盛末期到3龄盛期,交替使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48%天达毒死蜱2000倍液等药剂喷洒,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通过上述措施,亚麻造桥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以某麻类种植基地为例,防治后亚麻造桥虫数量减少了80%以上,产量和纤维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一案例表明,综合防治策略在亚麻作物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亚麻作物害虫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性。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为亚麻作物生产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858.html